导报讯 6月13日,记者从龙泉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随着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龙泉市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
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优化机制是前提。龙泉市先后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领导小组、农村公路工作领导小组、“四好农村路”工作领导小组及“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路长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市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和部门负全责的责任体系,确保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龙泉市交通公路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完善“路长制”,形成“县(市)、乡、村”三级路长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的管养责任,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龙泉市现有县(市)级路长30人、乡级路长55人、村级路长321人。
同时,龙泉市在坚持“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倒逼农村公路管养见成效。通过积极探索县道公路采取“乡镇集中统一养护”“公路养护与村庄卫生保洁整合”“村集体承包养护”等多种模式,龙泉市实现了环境保洁、养护“两不误”,公路洁化、序化“两提升”,并且结合“六边三化三美”“三改一拆”等工作,全力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
四好农村路“运营好”方面,龙泉市着力提升农村群众出行服务水平,全面实现所有行政村通达率、通车率、硬化率三个100%,为运营好农村公路进一步夯实基础。同时,按照“村村通”客车“开得通、留得住、管长远”运营理念,龙泉市突破“定点、定班、定线”的单一客运班线运营模式,以电话预约为主、班车延伸为辅的新模式,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覆盖建制村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出行要求,使农村交通条件和出行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助力。
截至2020年底,龙泉市完成通自然村公路、断头路建设107.2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设计325.236公里,改造危桥病隧9座,通乡通景公路改扩建86.72公里,低等级公路提升改造398.984公里,建设改造乡镇运输服务站8个,渡口渡船提升改造42个。同时,龙泉市进一步加大大中修工程实施力度,全面提升公路行驶质量和舒适度,该市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率达100%,村道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安全设施完善率达100%。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龙泉市建成公路总里程2650.341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2361.015公里,建制村通村硬化路率、通公路率、通客车率均达100%。
□记者 陈保罗 通讯员 叶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