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变化能够轻而易举地描述出来,比如新建一条路。有些则不能。
在黄岩区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傅敏的经验里,尤其是改变山区老百姓的生活,这是一段需要长时间“打磨”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会慢慢体现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确保如何通过公路工作,把惠民的效果延续下去,真正带动山区发展,实现致富增收。”
2019年起,为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方位发展,黄岩区交通运输部门不断强化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成功掀起“党建路”建设热潮。同时,深入挖掘整合红色资源,加速绿水青山与红色历史相互交融,越“走”越远。
在此基础上,为了推动乡村振兴事业更加稳步向前,黄岩区交通运输部门“剑”指廉字,将公路美化、绿化与交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机结合,依托环长潭水库公路,成功创建以美丽公路为依托的廉政文化主题公路,并打造了该区首个多功能公路红色服务驿站。“随着农村公路不断升级完善,黄岩山区尤其是革命老区重新振兴发展,不仅承载着当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为接下来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夯实了基础。”傅敏说。
从高山上的“战斗堡垒”到如今的美丽乡村
革命老区驶入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快车道”
时值盛夏,黄岩西部山区满山的草木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随着车行的轨迹,绵绵不绝的暗绿沿着环库公路迅速向上攀升推移,远处间杂着的醒目红色,在宽敞平坦的公路边错落有致地静默,缀在村舍旁,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多彩墙绘、党建宣传标语、特色标识……这是近年黄岩区委组织部与黄岩区交通运输部门强化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全域,全民投身“党建路”建设热潮的生动缩影。
2019年以来,围绕“一路跟党走”主题,黄岩区将党建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度融合,并结合当地特有的红色文化,打造了多条独具特色的“四好”党建路,助推红色旅游发展。
路变则城变,路通则万事通。以西部山区的茅畲乡为例,作为一个典型的革命老区,早前受制于偏远的地理环境,发展的步伐较为滞缓。党建路建设期间,黄岩区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挖掘整合茅畲乡红色旅游资源,串联起该乡抗战时期的中共黄岩县委机关旧址纪念馆、革命老妈妈故居陈列馆等景点,方便游客“一站式”打卡参观,实现红色文化广泛传播,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引擎。
不仅如此,还对小镇村居因地制宜进行布局规划,提升“颜值”。在茅畲洋村入口处,干净整洁的油砂路蜿蜒向前,路两旁绿油油的树木在微风中摇曳,古色古香的党建标识高高矗立着,路况和路景焕然一新。“以前出行都是黄泥路,坑坑洼洼的。现在家门口的路修得这么好,景观又这么漂亮,我们住在这里觉得舒服多了。”茅畲洋村村民杨师傅说。
从“单打独斗”到“串点成线”,通过红色“引擎”带动乡村经济加速脉动的还有位于黄岩西南境的平田乡。2019年,平田乡在打造党建路时,充分利用丰富的党建元素,以“一曲、三段、多节点”为体系,在4个行政村的村道上设置13个党建景观节点,并依托桐树坑红色革命历史,结合开发浙东十八潭的秀美自然景色资源,成功创建桐树坑红色旅游品牌,打造出一条山林生态为主要特征,感受纯美自然、追忆红色记忆为特色的体验性风景道。
如今,以桐树坑革命纪念馆为中心,浙东十八潭、红色走廊、三条坑“公馆”、纪念亭和纪念碑共同组成的桐树坑革命历史参观群已一跃成为台州市红色旅游胜地。此外,黄岩区交通运输局还与台州公交集团合作,开设红色专线,方便游客进出桐树坑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并与当地党校、党史办合作,共同开发桐树坑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末期,黄岩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16公里,并成功创建了19条近27公里的党建示范路,“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走在台州全市前列。
从美丽风景路到开出“清廉花”
多样化营造风清气朗的社会氛围
鹅卵石砌起篱笆、青砖垒起花圃、废弃地“升级”成停车位……如今的茅畲乡西泉村得益于美丽公路美化提升,全村沿线不仅实现路宅分割,路容路貌也悄然“换上新颜”。
事实上,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都蕴藏着黄岩区纪委和黄岩区交通运输部门的“巧思”。
傅敏告诉笔者,为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探索出一条长效的护廉防腐的有效举措,营造风清气朗的良好政治生态,2020年,在清廉黄岩建设的大背景下,区交通运输部门以西泉村为试点,探索实行“党建路+清廉文化”模式,做好“结合文章”。其间,引导全村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过村公路进行整改提升,打造全浸润式、立体式的清廉氛围。
“美化整治开始之初,我们的想法就是让工作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公路使用者和沿线村民。确保整治一点、影响一片、惠及一方,实现良性循环,老百姓‘买账’。最终让清廉文化、意识,润物无声地内化在他们心中。”傅敏介绍,此次设计重点突出入村公路的迎宾形象和宅旁的庭院功能,通过景观矮墙、篱笆、红色文化小品的修葺,进一步提升村居环境,并推动守纪律、讲规范、讲法制、守公德等清廉思想在乡村成风成俗。
不仅如此,黄岩区交通运输部门还创新将廉洁文化建设实践外延至“四好农村路”工作中,通过寓廉于景、廉景相融,潜移默化地传播清廉理念,让清廉文化的教育感染始终在“路”上。
2020年,环长潭水库主题公路落成。该清廉主题公路以原先的“四好农村路”为依托,东起长潭村,西至双桥公路服务站,沿途“一路清廉”主题公园、杜范主题驿站、纪法知识园地三大游览互动空间通过清廉语录牌依次连接。游客们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还能了解黄岩历史上南宋丞相杜范葱羹麦饭待客、县令汪汝达损俸筑城等清廉故事。
“这条公路既是黄岩西部旅游的交通动脉,又是台州著名的自行车赛道,每周都有自行车爱好者在此练习。我们希望以这条公路为主轴,将西部原有的清廉文化展示点串连成片,并乘着旅游发展和自行车比赛的东风,进一步提升清廉文化的影响力。”傅敏说。
从优化运输环境到搭建公路服务平台
山区特色农产品触“网”升级再发力
特色农产品因为“互联网+电商”的出现而畅销市场,走向全国的案例如今不胜枚举。事实上,借助互联网让山区特色农产品触“网”升级的想法,早就在傅敏心里生了根。“我们黄岩的特色农产品很多,除了远近闻名的蜜桔,还有杨梅、樱桃、茶叶、猕猴桃、铁皮石斛……厚重扎实的农业产业基础给我们发展电商产业提供了足够的底气。”
然而在过去,由于交通条件限制,这些特色农产品始终处于“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尴尬境地。为了打破环境的桎梏,让山区优质农产品通过乡村电子商务在网络上实现快速销售,近年来,黄岩区交通运输部门盯紧“互联网+”发展大势,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环境,在加速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同时,将目光转向平台搭建,着力打造山区电商培育基地,健全乡村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
率先“试水”的,是平田乡。
在平田乡公路服务站门口,一块黄绿色的牌子醒目地悬挂着——“平田乡中国邮政”。“这就是我们西部山区的电商培育基地。”傅敏告诉笔者,2019年,黄岩区交通运输部门积极谋划,立足平田乡特有的红色资源,并联合主流快递公司,将原有的公路管理站打造成一体化的公路红色服务驿站。其中涵盖了公路服务站、公路展示厅、邮政物流点、网络代购点、农夫集市、红色长廊等重要区域,实现汇集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西部山区农村凝聚人气、党建、商业的多功能场所。
2021年6月末,平田乡公路红色服务站又一次迎来了热闹的集市。在这里,一端连着大山深处,一端连着消费市场。便捷的物流、销售、代购等平台渠道的搭建,给山区村民打开了通向外界的一扇“窗”。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希望通过该服务站日益完善的销售链,自己的货品能卖出好价钱。
“看着老百姓赚钱的‘路子’多了,钱袋子鼓了,我们也开心!”黄岩区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主任李保林介绍,随着“四好农村路”的不断升级,当前,完善的物流服务已成功打通了西部山区乡村物流配送以及农村电商销售通道。接下来,区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发力公路服务平台的搭建,推动西部山区加速弥合与城市的发展差距,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力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本版文字 张诗雨 孙韵茜
□本版图片 由黄岩区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