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浙江数字化改革元年。作为浙江“十四五”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新动力,答好这道重大集成创新改革题,全省笃决胜之志,铆十足干劲。
在前亚运、大会战以及交通强国建设的紧要关头,绍兴交通工程建设正乘风破浪,全力“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记”,“打好活力城”,争当建设排头兵,为助力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绍兴交通力量。
今年,在这场建设大戏中,绍兴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则以建党百年为契机,以“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为抓手,发挥党建品牌示范作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品质工程源头创建、难点重点攻关、特色创新经验总结,特别是将交通工程数字化改革作为重点,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写匠心品质立身,勇改革数智先行。开局之年已过半程。抬望眼,目标如灯塔。新开局,已迈出新成效。
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
绍兴交通部门践行“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已有数年,交通工程管理态势持续向好。为何要推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向纵深迈进,特别是推动交通工程管理数字化改革?绍兴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
这是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未来,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这是完善治理体系,提升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这是推动“平安交通”建设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多起特大交通事故敲响了“平安交通”建设的警钟。一项数据显示,约95%的交通安全事故是人为造成的。因此通过技术化的手段应用,对交通工程建设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严格规范和制度约束,能高效快速地发现并处置各类隐患,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事故发生,减少甚至杜绝伤亡。而且能够弥补行业管理部门监管力量不足的短板。
这是打造更高水平“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必然选择。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我们不仅要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技术装备上领先世界,更要在后期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能力等软实力上引领潮流,因为“品质工程要管一百年”。这就必然倒逼管理技术和制度革新,要求交通管理者告别原有的思维和方法,向智慧化、集约化管养方向迈进。
上述是绍兴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向纵深迈进的必然选择。
开展三年计划,总结积累经验
打造“百年平安品质工程”绍兴样板
今年9月16-17日,在绍兴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牵头组织下,一场绍兴全市范围内公路水运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推进暨项目智慧建设现场会成功举办,新昌527国道项目的庵头三集中场地和太下线改造工程成为观摩焦点。活动现场,BIM三维预制场、智慧台座、智能喷淋、安全帽摘帽识别、智慧龙门吊、智慧数据看板等多个数字化场景应用让参观者流连忘返。
这是绍兴市公路水运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成果的缩影。今年3月30日,绍兴市召开全市交通建设领域“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专项行动座谈会,计划从2021年起,用3年时间覆盖绍兴全市交通在建工程,由7家行业主管单位牵头落实48项工作任务清单,将依托10余个工程项目探索6类质量通病治理,并推广应用机制砂、固化土等。这拉开了绍兴“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新一轮3年计划的序幕。
笔者从实施方案中看到,作为这项工作的主导部门,未来3年,绍兴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将扎实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源头创建,以过程引领促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纵深推进,以科技创新加快新材料研究和推广应用等。
过去三年,在该中心牵头下,绍兴“品质工程”成果频出,先后形成“隧道施工九台套标准化施工装备”“桥面系‘6+6’标准化施工装备”“路基施工标准化”“监理旁站标准化”等重要成果,编制了《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及护栏机械化施工技术指南》等。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了大量成果之后,可以发现,绍兴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目标转向更加注重“品质工程”的源头管理。他们将积极探索机制砂高质量生产和推广应用的新思路、新方法;开展泥浆固化及废弃土应用研究;在软基处理信息化监控、拌和站物联网应用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等。
目前,该中心在探索绍兴市交通建设工程固化土填筑路基经验已经形成初步指南。牵头编制固化土厂拌法路基施工补充预算定额子目,完成后,这将填补公路水运工程固化土施工方面计价依据的空白。
可以期待,在未来3年,在省、市和各县市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各区、县(市)交通质监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绍兴“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将会出现更多、更精彩的成果,不断丰富“绍兴经验”,打造“绍兴样板”。
以数字化推动“数治化”
构建“1+3+N”智慧建设功能体系
今年是数字化改革元年,绍兴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将数字化作为本次“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的重点。上半年,该中心出台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定下“三步走战略”,要完成制度体系建设、数智平台和应用场景试点建设、实现省市平台系统对接和数字化应用全面推广等三大目标。并实现全市重点项目智慧工地覆盖率100%、数字交通建设项目智慧建设管理系统使用率达到100%、质量安全智慧监管项目覆盖率达到100%等三个100%的美好愿景。
“1+3+N”工程项目智慧建设功能体系是绍兴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三步走战略”的重要任务。
“1”即在全省通用平台基础上建设一体化智慧化项目建设管理系统,围绕施工过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对涉及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全程监控、实时管理,对施工质量检验评定全过程纳入数字化管理,对工程建设进行全方位管理。
“3”即依托该市在建的三大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试点,从前期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工地、环保管理、BIM管理等方面深入探索交通工程建设全过程数据电子化、智慧化管理。
“N”就是依托相关项目,开展工序交验全流程场景、安全巡更场景、远程视频管控应用、无人机应用、档案单套制管理。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绍兴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前期通过走访调研,对接上级相关部门,选定试点工程项目,成立专班领导小组,部署行动计划,众多应用场景建设已经进入先行先试阶段。
如:工程项目工序交验全流程数字化场景。该场景的核心是依托杭金衢高速至杭绍台高速联络线工程,利用工序报验全数字化,通过手机端采集现场实测数据、物联网采集试验检测数据、视频系统采集影像数据,自动形成质保资料和管理资料,实现施工质量线上检验评定与质保资料数字化归档。通过施工质量原始数据无感采集、智能化录入,在施工工序管理、质量检验评定、施工质保资料管理等环节实现“数字赋能”。
又如,在档案单套制管理应用中,其核心倡导工程建设管理档案的无纸化和数字化,实现工程资料线上跑,线上归档。在今年的“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现场会会务指南上,笔者发现,以往众多材料汇编全部转为线上阅读,通过一个个“二维码+标题”的形式浓缩在一张纸上,观者可以按需索取。这是绍兴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数字化改革细节体现。
据了解,推进工程建设管理综合应用是绍兴市交通数字化改革行动主要任务之一,重点是打造工程管理综合应用。今年6月,该场景应用已被列入绍兴市交通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交通数字化改革市级试点项目清单。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出台一批初步成果。
绍兴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以重大任务和年度目标为切入点,以破解问题为导向,着力推进交通建设领域质量安全管理智慧化水平,着力促进管理方式转型与管理能力提升,着力构建现代化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本版图文◎黄俊 张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