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瓯越大地,沉睡于乡野山间的美景,如今被一条条蜿蜒的乡村公路唤醒,供人们驻足品鉴,畅享生态之美。
近年来,温州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四好+”融合发展文章中,不断孵化文化、旅游、电商等多重业态,成为乡村振兴发展与打造共同富裕的“新引擎”。而为畅通经济循环、提振农村消费,去年以来,温州市因地制宜,探索以客货邮为主打的快递进村模式,构建更加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
今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发布《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的意见》,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统筹纳入2021年工作部门重点责任清单。温州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快速落实有关工作要求,以“保底线、普惠化、创亮点”的工作总思路,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新一轮的政策保障,努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坚实基底。
书写全域“四好”
为乡村未来注入“发展动能”
最近,在山峰陡峭、素有“文成西藏”之称的桂山乡,村民们祈盼已久的桂山新通乡公路完工通车。桂山的黄年糕、熏兔等农产品闻名遐迩,过去苦于交通不便,发展受到限制。如今,这条投资1.75亿元乡村公路的通车,为桂山打开了新的发展可能。在外经商的不少乡贤能人,都表示希望回乡创业,推动家乡振兴发展。
刘伯温故居所在地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正加快打造“隐居武阳”未来乡村,通过提升路况水平和沿线景观,建设游客中心停车场、加设充电桩,缓解游客停车难问题,同时将未来交通场景作为“未来乡村”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模块之一,融入低碳交通、智慧交通、建设新型乡村绿道体系。
这是温州“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为呼应乡村百姓对交通出行与美好生活的渴盼,2018年,温州在全省率先打响“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攻坚战,着力对农村公路进行高标准建设、全路域管理、标准化养护、联网化运营。在机制保障上,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合力。
回顾“十三五”,温州圆满完成“村村通”、“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等系列攻坚行动,完成农村公路投资228亿元,新建和改造提升等各类农村公路项目1.4万余公里,农村物流服务点建设3304个。
乡村振兴示范带、西部休闲产业带建设和美丽田园等建设,温州出台“四好农村路”市级资金奖补政策,争取超2亿元市级补助,三年来有效撬动175亿元的投资及近万公里农村公路提质升级。同时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3个,全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5A级比例达到100%,温州11个县(市、区)均获评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达标县(市、区),并创成示范县(市、区)2个。
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未来五年,温州计划实施“四好农村路”6000公里,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发展动能”。其中,在25个未来乡村建设试点中,将打造智能便捷的交通网络纳入“十大应用场景”,将美丽交通要求纳入生态宜居的指标内容,建设集乡村生活、交通旅游、人文历史等元素的个性化智慧农村公路,打造未来乡村建设中的“交通场景”。
培育“交通+”产业
为共同富裕储蓄“源头活水”
经多年实践,温州“四好农村路”+产业正以茁壮之态,为打造共同富裕储蓄“源头活水”。近年来,按照“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绕”的思路,温州将农村路网规划与产业规划相融合,打造出“山水雁楠”“红都绿野”“海上花园”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示范效应的产业带,催生了“四好农村路”+民宿、文化、农业、旅游、电商等业态,培育出56条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精品旅游线路,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以民宿产业为依托,近年来,泰顺打造“畲乡风情+民宿+生态果园观光”的旅游线路,带动了瓯柑采摘农业园、凤栖谷度假区发展,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前来观光,让畲乡1.5万人民吃上“旅游饭”、赚上“旅游钱”。2020年,泰顺接待游客7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49.5亿元。
洞头因地制宜串起海岛美丽风光、生态乡村、特色渔家乐、精品民宿和活力渔港等,建成“一路一特色,路路是风景”的农村公路,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海岛样板。目前,洞头共有民宿450家,形成13个精品民宿群,渔民收入大幅增长,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
永嘉则将精准扶贫、全域旅游、文化传承等元素融入“山水诗路”品牌,公路串点成链,带热了风景、带火了特产、带旺了人气。而“红都绿野”跨区域示范带深度激发了瑞安、平阳两地红色旅游和观光农业发展活力。沿线布局12个市县共建项目,助力“浙南红都”红色旅游品牌打造,深化瑞安“三位一体”改革实践,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特色之路。2020年,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70%以上,打响了平阳红色旅游品牌。
今年,锚定创建省级以上“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的目标,实现区域示范引领向全域美丽转变,温州再度蓄力,以全市44个示范乡镇(街道)为创建基底,开展新一轮的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和复评工作,高水平再创30个示范乡镇(街道)。此外,深入挖掘“四好农村路”示范点,鼓励县级开展示范村建设,打造168黄金海岸线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串联文旅产业节点,打造特色全域优质农村路。
据悉,温州今年将建成28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并将示范带沿线300公里列为今年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任务,截至10月底,已完成创建293公里,完成率98%。
探索“快递进村”
助城乡循环跨越“一步之遥”
农村寄递物流是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温州山区广布,山高路远的出行环境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因山路难走、地址难找、快递单量少、成本高等原因,温州一些偏远农村始终是快递盲区。为畅通经济循环、提振农村消费、助力共同富裕,去年以来,温州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快递进村”的多元模式。
文成县周山畲族乡益群村客货邮融合站成立两个月了。每天早上10点,702路公交车的喇叭响过,早已通过掌上公交APP实时了解位置的负责人施美玲便拉着小推车上前,熟练地卸下车上快递,搬上小推车拉回家,核对完数量,就给收件人逐一打电话,通知取件。
这是文成利用“村村通”公交探索客货邮融合的一个试点。文成利用途经周山乡的702路公交,沿公交线路布局5个客货邮融合站点,服务覆盖全乡6个行政村。如今,乡亲们步行就能收取快递。
不仅是文成,在温州广袤乡村,一场打通消费品下沉“最后一公里”、打开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的行动正积极展开。瑞安平阳坑镇,乐清仙溪镇,苍南南宋镇、凤阳等4个偏远乡镇,以中邮驿站为载体,开展“邮快合作”,集中服务周边行政村的快件投递;瑞安市北麂岛探索“交邮快”融合建设,借力交通与邮政资源,帮助快递包裹坐船上岛,解决海岛居民收寄件难题,海岛快递通村实现全覆盖。
快递从城到乡、产品从乡入城、要素双向互动,城乡循环流动之中,温州乡村正走向希望的田野。
为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温州正积极建设以公交客运为主体,兼具旅游集散、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多种服务功能的乡镇运输服务站。今年,温州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因地制宜创新农村客运模式,发展大站快车、预约叫车平台等“点对点”服务模式,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奠定畅通的交通网络基础。
在建立以全域特色优质农村公路基础上,温州还结合各地人文、生态、景观和群众生产生活,开展“布点、织网、联动”,以县(市)物流基地为枢纽,乡镇运输服务站场为中心,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为节点,实现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点覆盖率90%、98%、90%,以此推动城乡经济交流,促进农村电商、现代农业等新型业态发展,不断输送交通红利。
温州“四好农村路”美丽效益虽初步呈现,但温州交通公运人的建设步伐并未就此停驻。据温州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航宇介绍,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新时代“四好农村路”高水平建设,助力温州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的要求,该中心将持续发力,在设计规划、公路覆盖、管理养护、产业联动、示范创建等方面进一步打响“温州品牌”,全力以“四好农村公路”撬动乡村振兴、赋能共同富裕。
◎本版文字◎ 谢宝光 黄俊 吴嫦
◎本版图片◎ 由温州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