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很有颜色。西南很有颜色。
下了飞机,天没黑。重庆比杭州低了几个经度,同一时间杭州在夜里,重庆在傍晚里。站在高处望去,能看到大片大片的高楼剪影,挂在城区远处的太阳,正悄悄落下。
疫情中,重庆本就魔幻的路道阻且长。用小刀切出三天日子放在酒店,两天日子在外。重庆很热,热得不像话。白天长江和嘉陵江闯在路上,热浪拨着眼皮,在酒店里依托空调能少受点苦。
去了外边,出了闹市便是山,山林掩在市外,界限分明,相当清爽。城里城外,掺着瀑布与溶沟,沁着太阳和阴影,直笼得太阳落山又是一夜来,蛰伏的生命纷纷活动。依托江道与堤坝,渝中区化成上下两半。行人在上面走着,拍照吹风谈天;食客在下面走着,酒肉麻辣下肚。下面的人在上面揽客,上面的人望着下面。有的靠着脚力,有的驾驶摩托,有的船吆喝一声伴着泥沙俱下。出摊的人一勺敲响:“凉虾,凉粉,手工冰棍……”
好一座圣城!
从上面到下面,从平原的一楼到重庆的一楼,翻身向火锅。自助的不够正宗,不够麻也不够辣,炝着红锅就下嘴,涮着麻酱蚝油葱蒜吃。火锅本就是码头工人造的一锅烩下水,哪有什么吃相难不难看,要么张嘴取食闭嘴嚼,要么张嘴话来闭嘴笑,站起来火锅上蒸着热气,一片茫茫,认识的不认识的统统来调——五湖四海的调,不分生熟的调。这桌哪的?杭州的。嗳呦!我们也是杭州的;这火锅怎么样?我可吃不了辣;白锅哪了?早变红锅啦!于是火锅边的人就笑吧吃吧。汗一淌多开怀,噼里啪啦一咕噜全是谈天说地,不会讲的听着,会讲的喷唾沫星子,不苟且不娇贵,火锅里能有牛肉也能下鸭肠,贵的便宜的,随大流的特立独行的统统下到重庆这口锅。
攀山大路一路向上,从楼里伸出的过道走廊,布置傍晚的奇幻。有人所习以为常的,到了别人那却是无论如何不能理所应当。多奇妙的世界,只要换个角度,人的情感就陡然不同。有的人满心欢喜,有的人自卑不堪,有的人站在高地不知全貌,偏作评价,有的人满腹慈悲,用无知换同情,还有的人立场坚定不为所动,即使错误也坚定不移。
可惜重庆的日子太长,在重庆的日子太短,来不及见完就要再见。
□作者: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高二5班 庄子阅
□指导老师:钟峰华 范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