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来自各方的船民停靠在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的水上服务区内短暂休憩,待修整完毕后踏上下一段航程。作为浙北水运重镇的练市,京杭大运河、湖嘉申线、东宗线等三条千吨级高等级航道于境内交汇。目前,练市水上服务区通过“七方面”改造提升措施,力争打造全省首个低碳乃至近零碳水上服务区。
“我在这条线上跑很久了,现在这里的设施越来越好了,还更加环保了。”船民应大爷常年在水上跑活,练市水上服务区是他经常停靠的服务区,“以前这个船一停靠在码头就开始冒黑烟,现在用岸电环境好多了。”
据了解,相同情况下,“以电代油”可以实现61%的碳减排。目前,练市水上服务区综合楼现行安装的光伏板发电已累计达到2.5万度。服务区还推行区域电能替代计划,针对船民自携自行车充电问题,积极利用自行车棚改造小型集中充电点,同步缓解船上消防隐患和群众用电便利。
“船民靠岸除了补充生活物资给船充电,还要处理船上的污水。”练市水上服务区负责人介绍,“我们在项目建设期,污水处理终端就已经预埋,正常情况下,处理后水质完全符合绿植浇灌标准。”服务区还调整了铺装选材、比选经济木种,在原始投运状态基础上,再中和5%-10%的碳排。
改造提升以来,练市水上服务区不断尝试绿色建筑新科技,对综合楼引入“被动房”“地源热泵”等先进工艺;对机修间,使用绿建工艺、绿电设备,以简约手法呈现低碳改造。为准确计量服务区碳排水平和降碳能力,针对“房建、绿化、光伏、排污”等重要模块,设计搭建“内河水上服务区碳排放监测平台”,通过打通平台交互、设定统计算法、辅以部分传感,同步建立起碳排数据“速描”能力,构建“内河水运低碳排放体系”数字化一张图。
下一步,练市水上服务区将持续完善水上服务区绿色低碳功能,扩大光伏覆盖规模,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积极打造低碳乃至近零碳水上服务区。
□记者 袁梦南 通讯员 王玮 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