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聚焦

把群众“盼的事”变成群众“满意的事”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平湖市交通运输部门切实把一件件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危旧桥梁改造提升带来了“安心”,四好农村路建设带来了“动心”,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完善带来了“贴心”,标准化路口建设带来了“舒心”……一份份“民生清单”正变成一幅幅幸福图景,全力提升共同富裕的民生温度。

安心 加固连心桥

“村口的新桥建好了,小孩子们去对面上学就更安全了!大车能安稳进出,我家的装修就不愁了!”林埭镇徐东村村民徐大爷看着重建后焕然一新的东长桥,连连竖起大拇指。

不论是去平湖市区工作,还是去镇里上学,东长桥一直是徐东村村民出村的“首选”,承载着全体村民的记忆和情感。然而近年来,人流量的日益增长,桥梁出现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净宽仅4.5米的东长桥在会车时极易发生摩擦,装修房屋的大型车辆进出时更是“提心吊胆”。

“这座桥年代久远,桥梁已经出现沉降、裂风等现象,‘不堪重负’,维修加固也无法改善根本性问题。为了避免拆除重建期间对村民出行的影响,我们安排了临时通行道路。”据平湖市交通运输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农村危旧桥梁改建提升工程中,他们都会按照“分类指导、科学管理、集约建设、区域实施、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精准研判每一座桥梁的病害、病因及处置对策、措施,分类别、分区域、分桥型制定改造方案,确保能利用的不拆除、能修复的不重建,并根据工程周边情况,结合每座桥的实际地形、河流等情况做好工程设计工作。

2022年是平湖市农村危旧桥梁改建提升三年行动(2021年至2023年)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平湖市交通运输部门通过实行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确保该工程顺利推进。其中2021年拆除重建60座、维修加固30座、限行限载109座;2022年又拆除重建66座、维修加固49座。

为确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连续性,平湖市交通运输局已开始着手推进2023年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高质量按期完成409座桥梁的改建提升,以向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一座座“平安桥”“幸福桥”“共富桥”为坚定不移迈向共同富裕、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筑牢交通运输安全防线,系紧“安全纽带”。

动心 喜迎共富路

2022年11月底,佳音传来。平湖市“碳为观智·桨领风华”美丽乡村精品线荣获嘉兴市2022年度美丽乡村精品线优胜奖。这条精品线整合野丁公路、金野公路等乡村公路沿线村庄和乡村产业资源,依托曹桥街道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产业地域优势,串连5个精品自然村落,以“低碳运动、乡村数智”为特色,做好低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打造出“国际范、水乡韵、活力劲、田园风”的曹桥特色。

平湖市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实施公路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推动农村公路与山水田林湖等自然景观、中国航天科普馆等人文景观深度融合,目前已建成平湖市级美丽乡村风景线9条,全长182.28公里,串联旅游景点50余个、美丽乡村精品村29个。这些“畅安舒美”的美丽乡村风景线更是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近年来,平湖市交通运输系统将“交通先行”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崛起典范的突破口,因地施策,以“农村公路+”发展模式,努力将“四好农村路”建成党群干群的连心路、乡村振兴的幸福路、共同富裕的快速路。

“农村公路再也不是原始意义上的地理贯通,更是资源互享、经济创新、强村富民的‘引线’。目前,我市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已达到89%,四好农村公路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基础‘骨架’,为平湖打造出了农村产业发展的道路。”据了解,平湖市交通运输部门秉承“交通围着产业转、产业依托交通兴”的理念,结合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以“瓜、果、菜”三大主导产业为特色,高质量连片发展西甜瓜、浆果、优质蔬菜等优势产业,区域品牌年销售额3亿元。

贴心 巧设暖心车

“当时知道我小孩被分到文欣校区后,真的愁死了。学校与家的距离远了这么多,孩子上下学接送问题成了我们心头的一块大石。我们甚至想过在家长群里跟别的家长轮流开车接送小孩。”家住世纪名苑的陈女士告诉记者,2022年7月,自己的孩子被东湖小学录取,但学校有三个校区,其中文欣校区位于三港新城文欣路上,离家较远。眼看着9月1号就要开学,孩子上下学成了不少家长的“心病”。“还好交通运输部门安排开通了直达公交。现在孩子基本能搭乘公交自己上下学,我们大人省心也省时。”

“这次多所学校生源溢出,这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随着入学模式的调整,随之而来的就是公交保障模式的调整。我们接到任务的时候,已经到了8月中旬,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立即与教育、交警等部门组成了安全保障小组,与学生家长代表进行了沟通,了解家长诉求,化解出行矛盾。”平湖市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学生的分布情况设计合理线路,公交接驳站点的硬件配套设施,相应公交车辆的安排,司机的选择与培训……积极多方对接沟通,科学制定运营方案,合理调配运力,有序推荐硬件保障,平湖市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如期圆满完成了任务。

仅5天时间,东湖小学临时公交线路(5路)就开始营运了。这条线路集中于学生上下学时间段,每天发车12班次,沿线停靠锦绣庄园、世纪名苑、第一人民医院、东湖小学文欣校区等10个站点,在为学生乘车提供便利的同时,还解决了沿线小区居民的公共出行问题。

在不断聚焦民生需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的同时,平湖市持续推进绿色出行发展。新增、更新的13辆氢燃料公交车和17辆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暖心车”;11条优化调整后的公交线路缓解了交通堵点;新增游1路特色公交线路带动着沿线的产业发展;全新的公交候车厅里,太阳能电子屏实时更新车辆信息;新采购的共享单车广获好评……目前平湖市绿色出行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选择绿色出行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舒心 助力安全行

“这条路上车还挺多的,而且因为路况好,车速也都挺快的。过马路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特别是晚上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现在不仅路口指示标志更清晰明了,还有了智能语音提醒,太有安全感了!我要为这个标准化路口点赞!”在南环线与钱家村路口,骑电动车上班的王女士听到“请减速慢行、注意过往车辆”的提示后,缓缓减速停在了人行横道前。

2022年,平湖市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推进交通安全大会战,投资3134.35万元全面推进标准化路口建设,聚焦平兴公路、乍兴公路、新07省道、南环线、平廊公路等主要道路共47个路口的“识别度”“通透度”“照明度”进行改造,全力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

自路口标准化整治工程项目启动以来,平湖市交通运输部门对需要进行标准化建设的路口逐一踏勘,根据现状梳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商讨整改措施。又通过夜间现场踏勘,掌握人行横道线路灯照度情况,为下一步施工图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

“绿化带内植物生长过高就影响驾驶员的行车视野,带来安全隐患。汽车特别是大型车辆右转弯时,由于视线盲区极易与同时右转弯或直行的非机动车发生碰撞。夜晚特别是雨雪等恶劣天气下,路口如果缺乏警示设施,就无法对即将进入路口的车辆起到警示作用。”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路口的照明度也不是越亮越好,在提高人行横道线照明的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减少光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如今,醒目的减速带、震荡标线、机非隔离护栏等设施,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通行条件,防范化解交通出行安全风险。而且部分路口还有全域预警系统。当有车辆或者行人经过路口时,就会激活预警系统,发布相应预警,确保来往人车安全通行。

未来,平湖市交通运输部门还将加大新材料新技术运用、增设交通智能设施,温暖回家路,助力平安行。

□本版文字 王君 唐翊瑄 陈钰莹

□本版图片 由平湖市交通运输局平湖市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提供

2023-01-05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304718.html 1 3 把群众“盼的事”变成群众“满意的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