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风采集

陈小锐:为水电事业无悔坚守

孙佳慧供图

1988年出生的陈小锐,现在是水电五局一分局温岭项目的常务副经理,在中国电建工作的12年间,他累计获得了全国创新大赛、电力科技进步奖、交通运输协会进步奖等各类省部级奖项23项,编制并通过省部级工法及获各类专利等80余项。

在学生时代就立志水电事业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陈小锐的生活,那就是“两点一线”。一个“点”是办公室,另一个“点”是施工现场,而一“线”就是他走过的每一步。初见陈小锐,感觉他总是风风火火的样子。

2011年大学刚毕业,陈小锐就踌躇满志地奔赴了他所向往的工地——三道湾水电站,这是他毕业后的第一个工地,位于甘肃嘉峪祁连山,那里交通不便,水电不通,荒无人烟。然而,常年奔波在外、风吹日晒的艰苦环境,没能改变他一颗无悔的初心。

白纸好作画,织绵常题诗。在三道湾水电站项目,他立志要从这里开始建起一座座美丽的闸坝枢纽,造福一方。于是,他便以近乎苛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白天勤跑工地,夜间埋头苦学,工作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注到了项目建设中。

都说搞工程的人既要面对艰苦,也要面对枯燥。但陈小锐却把这一切都当成了对自己的一种磨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总是能挤出时间不断学习,丰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完成了近10项工程类程序及10余项授权软著权。同时,他还在施工中积极总结创新创效技术,荣获了2项中国电建群众性创新奖,也为项目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年轻有冲劲的陈小锐从不回避任何困难,反而是更加努力地解决各种难题。在一次次不断征服难题的过程中,他从一名普通施工员逐渐成长为了一名技术骨干、复合型管理人才。

在江习高速、岱山公路工程项目,他组织完成了多个重大技术方案的优化。比如,由他潜心编写的《桥梁钻孔根植预制管桩施工工法》《锚固式钢梁反作用力检测管桩单桩承载力施工工法》等多项创新工法不仅填补了技术空白,还创效价值上千万元。

不仅如此,由他主导的聚能水压爆破技术、锚固式钢梁反拉拔装置代替传统堆载法进行桩承载力检测等多项工艺工法,在仙居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江习高速四面山特长隧道、舟山526国道改建工程、温岭联络线高速公路工程等项目得到运用,实现了成本最低化,工效最大化,并获得了业主单位和应用单位的一致好评。

他是一个喜欢接受挑战的人

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犹长。陈小锐一直都是一个喜欢接受挑战的人。在工程建设最为艰难的项目前期阶段,特别是位于大山等自然条件受限较大地区的水电站工程的前期踏勘工作,他和“战友”们一同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为的就是让工程尽快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让工程建设可以尽快动起来。为此,再多的困难,他都需要一一克服。

在四面山特长隧道,他为了获取最真实的聚能水压爆破参数,自己动手装填炸药、铺设爆破水袋、地下洞室蹲点采集爆破数据,最后顺利优化了水压爆破方案。

众人拾柴火焰高,业务好、技术精湛的陈小锐心里十分明白,工程建设靠的是一个团队。因此,他在工程建设中始终积极关心身边的同事,主动冲锋在前,给同事们做好榜样。在仙居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上,面对调压洞室内两座100余米深度的调压井施工,他和一线工人吃住一起,全程参与讨论设计罐笼提升系统和大盘货物提升系统。当提升系统进行荷载实验时,他主动冲锋在前,第一个登上提升系统,只为让工人放心使用。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陈小锐凭借着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连续担任了5个中大型项目的项目总工。2019年,他作为队长,带领3人小团队代表水电五局出战2019年全国创新大赛,与各行各业两千余支团队进行比拼,成功取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他也凭借自身的勤奋和努力,快速地成长为了项目上的技术带头人。为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他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向项目职工分享“公路工程业务”“水电站业务”“QC”等业务知识,不仅提高了项目职工的业务能力水平,也带动了项目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如今,陈小锐在经历了江习高速公路、526国道改建工程、仙居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后,对温岭联络线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更有了信心。他说,路漫漫,任重道远,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在前行的道路上,他还要不断探索,用勤奋浇灌梦想,用创新驱动效益,锤炼出众的专业能力,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才是电建青年应该有的样子。

□孙佳慧 朱国金

2023-01-31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311276.html 1 3 陈小锐:为水电事业无悔坚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