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养生道

孤独症的“孤独”来自何方?

在这个世界上,每1000个人之中,至少有1个人是“不情愿的孤独者”。近些年来,影视作品《来自星星的孩子》《海洋天堂》的热播,让更多人开始了解孤独症。

为什么称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是“来自星星的孩子”呢?因为,这些孩子不盲却不愿与人对视,不聋却充耳不闻,不哑却不会与人交流,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马笑风说:“在生活中,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不依恋父母,对父母没有目光注视,很长时间只盯着转动的风扇或滚动的洗衣机看;不合群,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不感兴趣,摔跤了不会哭;每天要吃相同的食物,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排便,睡觉时只用相同的被子和枕头,若有更换则会变得烦躁,尖叫甚至伤害自己。那么你就应该怀疑,你的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

为什么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行为如此孤独而刻板呢?这是因为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出了问题,他们虽然拥有正常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功能,但却不能正常理解及处理所听到、看到的事物。

举例来说,当妈妈微笑着,拍着手呼唤孩子的时候,孩子总会手舞足蹈或发出欢快的笑声,因为他们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而孤独症的孩子对此却毫无反应,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妈妈的微笑、声调以及拍手这些非言语性表达的言外之意。“妈妈”“妈妈的表情”“妈妈拍手”“妈妈呼唤”,在这些孩子的感官世界里是毫无联系、割裂的四个部分,因此他无法对此做出相关反应。也正因如此,孤独症的孩子会对事物的某一特征特别敏感、关注,并一再重复某些自己喜欢的声音及动作等,而这些一旦发生改变,将使其无法适应,从而变得烦躁、愤怒。

自闭症还有哪些典型症状?

社会交往障碍:患儿无法与别人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没有目光对视,表情贫乏,对父母的拥抱、爱抚不期待,也表现不出满足感,无法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

兴趣范围狭窄:患儿对正常儿童热衷喜欢的活动、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但往往能对转动的风扇、下水道的流水等观察十几分钟甚至数小时都不厌倦。

动作行为刻板:经常固执地保持日常活动的程序,如每天吃同样的饭菜,同样的时间睡觉,上学走同样的路线等,若这些行为活动程序被改变,患儿常焦躁不安、哭闹等,部分患者还会有拍手、捶胸、转圈、跺脚等刻板动作。

精神神经症状:多数患儿伴有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少部分合并抽动症状,也可有强迫行为、自伤行为、攻击和破坏行为等。

孤独症该如何治疗呢?

孤独症患儿的脑和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出现了问题,但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孤独症患儿与外界的互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人类大脑的发展和成熟也受到后天学习经验的质与量的影响,也就是说,孤独症患儿是可教育的。

如果孤独症于2岁前确诊并实行早期干预,会有很好的收效。程度为轻中度的孤独症患儿,在6岁以前的干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效,这种机会或许会一直延续到12岁左右。因为6岁左右,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已完成80%-90%,其余10%-20%会在12岁左右基本完成。

虽然现在的医学水平还未能完全治愈孤独症,但早期发现和干预,能够很大程度提高孤独症患者融入社会的可能性。患儿在学龄前无法适应正常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应在特殊教育机构、医疗机构中由特殊教育老师、护士、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提供特殊教育和认知行为治疗。

□来源:学习强国

2023-04-19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334459.html 1 3 孤独症的“孤独”来自何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