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轨道上的长三角,我们总觉得应该越快越好,600公里/小时的磁悬浮,或是1000公里/小时的超级高铁才够酷够炫。
近日,沪苏浙皖相关政府部门和铁路方面的专家齐聚上海市,探讨跨省(市)城际(市域)铁路的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市域铁路,时速在200公里以下,把“不太快”的城际(市域)铁路作为管理重点,长三角轨道网的建设者们有什么特殊考量?
“能到”很重要
铁路速度,“快”不是唯一衡量标准。相比为保证车速设站间距较大、数量较少的高铁网,慢一点的城际或市域铁路有更好的通达性,更方便人们通勤出行,减少换乘。
交通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过去十多年,以高铁为主干的轨道上长三角主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更接地气的城际铁路网、市域铁路网和城市轨道交通网前些年才开始大规模建设。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马伟叁透露了一组数据,有助于我们看清轨道上长三角的优缺点——
截至2022年,长三角约有1.4万公里铁路,其中高铁占6700公里,之后每年将有1000公里高铁开通,成为全国最密的高铁网络。
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发展也很快,上海地铁里程突破800公里,居国内第一;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城市地铁网也初成。
从国家发改委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来看,轨道上的长三角是一个互联互通的开放大网,它大致可分为4个层次:高铁为主干的国铁干线网,城际铁路网和市域铁路网,以及各城市轨道交通网。
规划明确要求“加快构建功能定位准确、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层次清晰、衔接一体高效的现代化轨道交通体系”。
相比之下,长三角的市域铁路和城际铁路发展较为滞后。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区域铁路与轨道交通联合研究基地主任杨彦生说,目前骨干高铁网在长三角地区基本成形。国家八纵八横的高铁网,有三纵三横是在长三角。各个城市地铁网也基本成网。在这个背景下,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重点应转为逐步完善城际(市域)的铁路网建设,实现多层次网络融合发展。
就在去年疫情期间,沪苏浙携手以两省一市交界点上的水乡客厅为基点,同步云开工沪苏嘉城际铁路。项目开工时,两省一市主要领导出席。
为何如此重视?因为这条铁路实现了与区域内国铁干线、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轨道交通互联和换乘衔接,满足了出行需求的多样性。高铁、城际、地铁,三者在此实现无缝衔接,让长三角人坐上一班车就能到达更多地方,无疑会让长三角各地之间的走动更热络。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