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聚焦

“三大维度”读懂长兴共富路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那么,如何在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建设中实现更多的交通价值?长兴坚持从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入手,重点对照共同富裕先行市交通行动要求,在转型中跨越,在惠民中发展,抓好实现高质量共同富裕的营商、生态、民生三大维度,以区域交通一体化绘就共富“和谐生活”图景,以生态交通一体化绘就共富“美好生活”图景,以城乡交通一体化绘就共富“便捷生活”图景,让共同富裕的美好梦想随着交通建设的脉动照进现实。

2022年,长兴交通共富指数排名全省第15。在长兴,绿水青山吹来了新风,共同富裕也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1 交通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最优的营商环境

长兴,坐拥太湖、背倚天目,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襟带浙苏皖三省门户。在共富路上,长兴必须瞄准区位优势,构建更完善的交通网络框架,筑牢发展底子。

日前,浙北集装箱通道长兴段金村埠大桥正在为月底的合龙做着最后的冲刺。这也意味着距离年底的全线建成更进一步。

该项目在原有的等级航道网基础上,通过三座桥梁改造,让三层集装箱船能顺畅通行,进一步改善地区内河集装箱通航条件、提升集疏运能力,更好地发挥长兴独特的海河联运区位优势。

在S216煤山至泗安的建设现场也同样热火朝天,全线按照二级公路建设,把原有的盘山公路通过穿山跨水,拉直线路,在改善路况之余又大大提升了百姓出行的安全指数。

G235最美沿山路列入全省“四沿”美丽富裕干线路首批6条标志性工程之一,将仙山湖风景旅游区的生态资源、历史文化和风景资源串珠成线、连线称网,促进长三角产业合作区长兴县、安吉县、广德市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道路互联、产业互助,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作为浙江北大门,长兴近年来不断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起强大“攻势”,将交通“共富路”拓宽提质,着力构建起“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交通格局,积极参与“轨道上的长三角”和环太湖轨道圈建设,相继建成商合杭高铁、杭长高速北延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如通苏湖城际铁路、G50高速拓宽等项目,实现县域城乡“半小时”交通圈,所有乡镇15分钟上高速,加速融入长三角主要城市一小时交通圈。

交通的提升,区位的改变,让今天的长兴更加迸发出勃勃生机。

2022年,长兴成功入选首批浙江交通强国试点县(“四港”联动方向),着力提升现代物流服务效能,实现长兴综合物流园区多式联运设施一体化。

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扩大多式联运的发展空间,是“四港”联动建设发展的有效路径。

眼下,吉利汽车每天通过铁路运输将长兴基地成品车发运到全国六个区域的铁路货运站,今年1-7月共通过铁路发送整车2.6万辆,减少公路运输约5000车次,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超30%;长兴海信空调,通过长兴-乍浦-宁波外贸出口航线,今年1-7月通过海河联运向东南亚发送空调1000标箱左右,较公路直拖降低物流成本约80万元……以长兴港、铁路、公路为“据点”的运输方式让长兴的制造产品更加自由的“游走”。

共富路上的获得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长兴着力打造吕山水上服务区“四季便利店”,推出“岸边办”政务、金融增值服务。将36项港航行政审批和79项船员高频需求地方政务事项下沉至服务区,实现“船岸直办”。成立全市首个水上绿色金融服务中心,促成银企定向金融服务,上半年银行共为企业、船户代表授信10亿元,发放贷款3150万元。

打造最优的营商环境,内在建设之余,也需外在营造。长兴县交通运输执法队在交通运输执法链条中找准“放”“管”“服”平衡点,以柔性执法、暖心送法、热情服务的“托管”模式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聚焦交通执法的“温度”与“力度”。长兴县交通执法队全面推进轻微违法免罚,制定103项轻微免罚事项清单,今年共办理轻微违法告知承诺案件148件;打造“小白果”普法品牌,深化“送法入企”上门宣讲、“摊位普法”放大效应;落实违法处理窗口“双书送达”机制,引导企业重视信用、自主修复,今年“信用中国”平台累计修复来自长兴交通的500余条不良信息,17家严重违法企业实现“失信清零”。

2 绿水青山提升颜值,绘就最美的生态底色

今年2月份,为解决学校周边的拥堵问题,长兴交通部门创新打造专车专线“集体接送”模式,切实打通“家门-校门”的绿色安全出行路,开通接送学生上学“求知专线”。“求知专线”首批推出了8条试点线路,涉及城区的18个接送点。

“不用再忍受接送路上的交通拥堵,现在每天都多出来两个小时,陪伴孩子、做做家务都挺好,生活上的变化很明显。”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李哈利的母亲胡女士说。

“求知专线”开通以后,保障实验小学、长兴一小两个校区共531名学生上下学安全问题,每天两所学校门口至少减少了630余辆私家车的出行,通行效率增加了,占道停车等违章行为也明显减少。

绿色在长兴是流动的色彩,绿色的脚步也不止于此。今年,长兴将继续推进出租车纯电动化,年底出租车纯电动化达到93%。此外,还相继开展绿色出行活动日,不断引入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扩大市民绿色出行的选择。

以汩汩绿意为轴,作生态之坚守。水运环境则是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的又一重点领域。

2018年开始,长兴推进100至400总吨内河货船生活污水柜安装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县所有船舶均完成安装生活污水柜,实现了辖区内河船舶生活污水零入河,同时长兴交通部门还通过“浙江数字海事智控平台(长兴专版)”对辖区船舶的污水排放实行数字监管,实行“先交付,后作业”污染物上岸制度,要求船舶靠港先扫码上交污染物,再进行装卸作业,通过抓住污染防治工作中码头和船舶两个重点环节,实现了内河航运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共赢。

对于港口码头企业的环境状况,长兴交通部门也一以贯之,实行“保洁打卡”,要求全县42家码头企业每天两次通过“浙江数字海事智控平台(长兴专版)”上传码头场区环境整体照片,保证环境质量可控。

在绿色水运发展中,降低物流运输的碳排放是关键。2019年,长兴南方物流建设全国首个长度为35公里的全封闭、全架空、耐高温、无污染的“全电物流”输送项目,由“地上跑”改道“天上走”。这条35公里长的“空中走廊”,301省道煤山至小浦这段路,每天减少运输车辆往返约2400车次,全年可节约燃油2026吨,减少尾气排放14278吨。

“绿色水运”回答了如何在实现人的富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图景。

长兴中心城区至图影美丽(旅游)航道入选全省第一批交通服务共同富裕试点。该航道以中心城区东鱼坊历史街区和太湖图影龙之梦为首尾节点,26.8公里航道的串联起沿线4个乡镇(街道)、28个村农文旅资源,建成后航道资源也逐步转化为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感,拉动沿线的农业、旅游、文化及教育产业的发展,为探索共同富裕水上之路提供长兴样板。

3 城乡一体共建共享,打造最暖的民生服务

“以前晚上出门还得打着手电筒,现在亮堂的跟城市一样。”“晚上出来散散步也不怕啦!”自三界线路灯投入使用以来,沿线乡镇百姓开心了好一阵,纷纷为路灯的安装工作点赞。

小路灯”照亮“大民生”。长兴交通部门对三界线、合川公路进行路灯亮化工程,为沿线十余个行政村,上千名群众照亮出行路。一盏盏的路灯彻夜通明,不仅保障了村民夜间出行安全,更是点亮了村民的“夜生活”。此外,长兴交通部门加大农村公路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特别是针对很多农村村路狭窄、交通安全隐患大的实际问题,进行路网改造提升,绿化改造,港湾式公交站台设置,不断提升群众出行的幸福指数。今年,长兴还将积极争创“四沿”美丽干线公路省级示范县区。

随着长兴城区规划的北移,越来越多的城市功能性项目落地城北,常住居民人口数量激增,也越来越多的群众呼吁开通直达城南新农都农贸市场的公交线路。

面对民众呼声,长兴交通部门直面居民出行难题,以乘客出行习惯为出发点,按“减重复、增覆盖、便接驳、提运速”原则,开通城乡公交22路公交线路,打通城北龙山新区至城南新农都农贸市场直达公交线路,真正做到顺民意而为。

顺应民心,相向而行,长兴交通部门今年还优化新增公交线路29条,新建煤山公交枢纽站,满足现代化公交车的充电需求,大力推进“乡村畅行”共富班车,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100%,全县206个行政村公交站点实现一公里全覆盖。

一边是县内公交的加速提升,一边是省际毗邻公交不断拉近朋友圈距离。今年3月和7月长兴分别开通至广德、宜兴两地省际毗邻公交班线,一举改变了苏浙皖三省不通公交的历史。跨省毗邻公交的扎实推进,便利了群众共享三地商圈、旅游、医疗、养老等发展红利,分流了区域交通压力,推进了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和加速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

对于百姓来说,“幸福”是多维度的,对于交通来说,便捷同样是多元化的。

江排村是长兴县最偏远的山区村庄之一。为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长兴开通川步-江排“客货邮”专线,实现了从原来最近的网点有8公里之远到如今家门口取快件。

自运行以来已实现公交带货3000余件,让县域快递当日到镇、次日到村,真正实现客运公交运行网和邮政物流配送网有机结合,推动农村物流驶向“快车道”,真正开辟了县域客货邮融合“纽带”。

今年,长兴交通持续发力将建成周坞山村德如副食店、回车岭村燕和副食店、太平桥村美丹生鲜超市、环沉村韵达快递及喜鹊斗村鹊友超市5个“一点多能”农村物流点,这些农村物流点集金融、文化、通讯、电商等服务功能于一体,以实实在在的共富成效来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本版文字 袁梦南 温世倩

□本版图片 由长兴县交通运输局提供

2023-08-31 “三大维度”读懂长兴共富路径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380149.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