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千里波涛滚滚来,在盐官镇感受“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看烟树万家,山川秀淑,在周王庙镇体验乡村田园里的诗和远方……在海宁,一条条平坦宽阔的美丽公路都牵引着别样的海宁佳景,江南水乡的温婉和汹涌波涛的雄伟在这里和谐共生。眼下,交通之笔正描绘着鱼米之乡的美好画卷。
近年来,海宁市将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服务民生经济主攻方向,坚持“以路带产,以产富民”,推进“四好农村路+”模式融合发展,让农村公路串联起产业、生态、民生,推动农村公路由单纯的交通设施向带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在今年公布的2022年度浙江省县级交通共富指数排名中,海宁位列嘉兴第一、全省第四,交通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成效不断显现。
四好农村路+产业
腾飞一方经济
前不久,一年一度的钱江海宁观潮节如约而至,不少市民和外地游客前往海宁盐官一带一睹钱塘潮盛景。其中,不乏骑行和徒步爱好者借此机会,沿着海宁最美骑行赛道,有着中国公路“活化石”之称的翁金线去看大潮。中秋时节的翁金线弥漫着醉人的桂花香,道路两旁古老而翠郁的枫杨织就起一片绿色海洋,不少“骑友”表示,在翁金线骑行的快意让人回味无穷。近几年,海宁翁金线火出了圈,和观潮胜地一样纷纷跻身网红打卡地。
不仅仅是绝美景色,一路上,公路驿站、彩色的骑行道等优质设施,房车营地、景区村庄、雕塑公园、滑翔基地等海宁新兴文化旅游产业也为“骑友”带来全新骑行体验。近年来,海宁市发挥农村公路生态优势,挖掘农村公路休闲健身价值,加快交通运输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以“路赛联动”释放“四好农村路”的全新魅力,启动“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建设,以翁金线为载体,打造文旅休闲和慢行系统,实现骑行观海、步道亲水、平台观景等场景。目前,海宁国际追潮马拉松已举办至第六届,还有“百里钱塘”自行车骑行大赛等赛事,人气热度逐年上涨。
这是海宁市以“四好农村路”促进产业发展的一个切面。除了翁金线之外,海宁市还重点打造了“四共四筹·儒林春风”、“花漾年华风情线”等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线6条,线路总长72.6公里。海宁市围绕“城景相通、景景相连”的目标,实施农村道路舒适化、标准化、智慧化提档升级,推动旅游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节点无缝衔接,将市域范围内的各处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打造“快进慢游”通景公路体系,形成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交通新走廊”。目前,海宁市共有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14个,成为“交旅融合”助力共同富裕的“海宁经验”。
此外,秉持着坚持“产业沿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兴”理念,海宁市以本地重点产业布局为基础,积极推进货运干线通道建设,强化与高速互通、港口码头、铁路站场的衔接。比如串联起经济开发区、皮革城、经编园区、丁桥工业园区的海宁大道,与G525国道、杭浦高速等交通要道互联互通,成为海宁产业集聚的黄金通道。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评比中,海宁市客运指数和货运指数连续多年位列前三,有力支撑了海宁“工业强市”战略实施。
四好农村路+生态 守好一方水土
在海宁,每一条美丽公路都是深化“千万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四好农村路”的助力下,周王庙镇胡斗村正上演点石成金的蜕变。这座位于钱塘江北岸的乡村被先后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特色旅游村等,并于近日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如今以“品江鲜、观江潮”特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现代气息的田园风光。游客不仅可以在此欣赏一次气势磅礴的钱江潮,也能体验果园采摘,学习蚕桑文化,回归自然。
走进胡斗村,水清岸美的小池塘、古色古香的休闲凉亭、围着篱笆的小菜园,以及农户家门前的许多休闲景观小品展现出一幅乡村慢生活的新图景。生态环境改善后的胡斗村打开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大门,村里融入休闲观光、餐饮住宿、民俗体验等各类业态,形成集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参与进来,成了旅游经济的受益者。
乡村发展的蝶变“神话”与美丽公路的建设密不可分。为打造“山清水秀”的乡村环境,海宁市不断推进路域环境和沿线村庄人居环境“双提升”,在星级美丽乡村基础上,围绕“三强”、“三美”、“三富”创新启动星级共同富裕村转型升级建设,加快美丽乡村跃升。目前,已成功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286公里,其中便包括贯穿胡斗村的翁金线、潮涌路,以及郭盐线、武袁公路、万西路等一批示范成果,今年共有12个村开展星级共同富裕村提档升级创建。
为守好一方水土,海宁的公路建设也大步迈入循环低碳的新台阶。推进海宁全市县道及以上公路路灯智能化节能改造,完成智慧路灯改造1.32万盏,实现全市智能管控照明“一张网”,成为浙北地区首个智慧化路灯全覆盖县市,每年节约电费约563.6万元。同时,在公路建设成本持续增加、工程垃圾消纳困难等背景下,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在现有公路建设标准下,探索固废材料在交通工程中的高价值循环利用,9月7日,成功举办固废材料循环利用海宁观摩会,有效助推绿色交通和“无废城市”建设。
同时,海宁不断推进“绿色交通”,擦亮生态底色。通过资金、政策等手段,提升新能源车辆比例,并结合杭海城际铁路,聚焦“轨道引领、公交优先”发展目标,优化公共交通出行多元化服务,加快构建绿色公共交通运输体系。目前,海宁市公交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占95%,出租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占100%,实现沿线乡镇城铁公交“村村通”、非沿线乡镇的市镇公交零距离换乘,有效提升了农村公路低碳化和顺畅度。
四好农村路+民生 造福一方百姓
海宁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在《海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海宁将“四好农村路”工程列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九大工程之一,出台了嘉兴地区首个《“四好农村路”中长期规划》,围绕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存在不足及主要任务,为农村公路高水平发展提供指导性依据。2023年,海宁作为全省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试点县,深入调研全市农村公路,并开展科学规划布局。
在海宁百姓眼中,“家门口的那条路”不仅造得好,还养得好。海宁市围绕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路网的目标,科学推进农村路况提升,提高辖区农村道路通行能力和通行质量。“十四五”以来,海宁市先后投入3.23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225.86公里;投入2.4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改造提升42.63公里。乡村公路提升改造项目连续4年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聚焦民生所需,科学安排改造提升计划。
聚焦隐患治理,海宁结合“铁拳护航交通安全大会战”工作,推进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助力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清零”。2022-2023年,推进省市县三级事故多发点段整治20处、亡人事故穿镇穿村路段隐患治理16个、重点路段整治提升4条;在嘉兴地区创新开展“标准化”路口建设,制定出台《海宁市道路路口标准化建设指导图例》,针对不同类型路口,确定了“37+X”路口标准化建设模式,打造事故防控新样板,路口安全系数显著提升。
□本版文字 江天 潘蒙恬
□本版图片由海宁市交通运输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