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梅花碑

春来野菜鲜

江南水乡地,过了春节,餐桌上就见春色烂漫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期盼已久的蕨菜、马兰头、荠菜、山葱、水芹等野菜也开始欢天喜地地“蹭”出来了。春天野菜的活色生香,鲜嫩美味,着实让人们青睐。那些略显清苦的野菜,带来的是一种充满凉意的芬芳,这样的食味是一种只可意会又不可言喻的体味。天然、原生态、绿色的野菜分外抢眼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田野里,小溪旁,山路边,绝对是野菜的乐园。要问哪里的野菜最多最鲜嫩,春晓盐碱田、太白山麓、东钱湖畔、四明山腹地、双峰白溪、九龙湖旁……到处都是野菜的集中地,挖着最新鲜的野菜,讲究一下春日养生,无论是品尝山里的农家乐还是城里的大众餐馆,都舍不得放弃这些最美味的时鲜货。有说口味新鲜的,有说养生重要的,都是以“青翠”色彩来应春景,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补补冬天里失去的微量元素,何乐而不为呢?

荠菜又叫菱角菜、麦地菜、枕头菜、护生草等,遍布江南各地。《诗经》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诗句。唐代,荠菜成了迎春的必需品,人们在立春都要吃荠菜馅春饼,还将以荠菜为主料的春盘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宋代,食用荠菜更为普遍,辛弃疾写过“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人们特别喜欢在春天吃荠菜,因为荠菜在春天叶嫩根肥,味道鲜美。荠菜烹调方法也很多,做菜粥、菜饭;做菜可清炒或凉拌;还可做馅包水饺、馄饨。荠菜还是一种地道的药材。《本草纲目》说其“明目、益胃”。民谚说:“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至今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三月三日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人们在这天要采集大量荠菜,晒干留着煮水服用,就是意识到荠菜降血压的功效。荠菜还有一个别称“护生草”,也是取其能治病,对身体大有益处的意思。

山药菜、山蒜等一些野菜有微毒,煮食前务必在清水中浸泡两小时以上进行解毒处理。树上的野菜品种不多,如刺嫩菜、榆树钱等,宜蒸吃或做酱吃;若是炒着吃,既黏又涩,难以下咽。像马齿苋这样的野菜,用打入鸡蛋的淀粉裹裹,炸成椒盐马齿苋,风味更加独特。东风菜适合与荤菜搭配,像东风菜炒肉丝、虾仁炸东风菜,都是不错的选择。

春季里,马兰头的吃法是很多的,可以制作凉拌菜,亦可做馅包饺子,晒干后还可以与其他食物一起烧成美味可口的菜肴。如果用以明目,可与胡萝卜炒着吃;若目赤肤痛,可以用豆腐干各半凉拌;与蘑菇竹笋一起炒,适宜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视力减退者。

争先绽放在枝条上的香椿芽,是应了腊肉、鸡蛋、豆腐等的邀约。香椿煎鸡蛋、香椿炒腊肉、香椿伴豆腐,哪一样不让人春心荡漾。民间说“家有一树椿,春菜不担忧”,就连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谈起饮食之道时也把香椿芽推到极点,“菜能香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

也因为这些野菜充满了野性与妩媚,故在春天里抢占了“家菜”的风头,成为人们舌尖中的最爱。就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情不自禁地吟道:“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也。

□谢良宏

2024-04-10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444809.html 1 3 春来野菜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