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梅花碑

巍巍金华山

先有金华山,后有金华城。金华山,是金华儿女心中的“父亲山”。

金华山并非孤峰独耸,而是一条蜿蜒数十公里的雄伟山脉。他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婺城、金东、兰溪、义乌、浦江五县市之间,用坚实的身躯,将这片土地紧紧相连。

东汉《越绝书》里记载着这座山,那时它被称为常山。秦汉时期,金华山在吴越地区享有盛名。南朝梁时文学家刘峻在金华山隐居讲学,他的《山栖志》使金华山美名远扬。隋朝时,金华山之名正式确立。《旧唐书·地理志》“江南东道婺州金华县”条下注:“隋改长山为金华,取州界山为名。”

一代代文人墨客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慕名而来。他们用心抚遍山川草木,感受人文历史,留下了2000多篇脍炙人口的诗文。李白虽未确证踏足过金华山,但他在《古风》一诗中表达了对金华山的向往。双龙洞作为大自然的恩赐和诗人的灵感之源,被众多文人赞美。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让这片神奇的土地广为人知。“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金华山的景成了袁吉诗中的意象,袁吉的诗也成了金华山的千古绝唱。

金华人心中的金华山,是静默而坚实的存在,如父亲的臂膀,给予儿女最坚实的支撑。

每当晨曦初露,金华山便迎来了一天的守望。他远眺着脚下的婺江——那条被金华儿女亲切地称为母亲河的水流。婺江蜿蜒曲折,宛如一条丝带,缠绕在金华城的腰间。

山静静地守护着江,江默默地滋养着山。金华山与婺江,一静一动,一刚一柔,它们是金华的骄傲,是金华的灵魂。每当人们站在金华山巅,俯瞰脚下的婺江,心中便会涌起一股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这里是根,是家园,是永恒的牵挂。

如今,新生事物让它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你看,金华山文旅数字空间,让父亲山以数字化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向世界展示自己。他不再是一座沉默的大山,而是一位善于表达、充满活力的文化使者。

双龙洞,金华山的心脏,也跳动着更加有力的脉搏。新项目、新业态、新玩法如同春天的种子,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勃勃生机。大白熊露营基地、仙瀑洞的溶洞瀑布裸眼光影秀、小冰岛……

阳光洒在山腰,云雾缭绕在峰顶,清风拂过林间,鸟鸣响彻山谷。金华山的面容因勤劳而更加俊美,因智慧而更加深邃。那些峰峦叠嶂、溪水潺潺的美景,都是他精心创作的杰作。他用自己的双手,塑造了一座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强大的山,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未来。

□陈公炎

2024-04-10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444811.html 1 3 巍巍金华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