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9时,机械轰鸣,104国道绍兴东湖至蒿坝段改建工程上虞段(以下简称:104国道改建工程上虞段)第TJ02标段康家湖隧道进口右洞顺利进洞开挖,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生产建设提速阶段,至此,康家湖隧道工程施工全面展开,向实现隧道贯通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4月7日,该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顺利完成办理,按下了全面建设“启动键”。短短两个月,工程即展新颜——土地清表不断推进,隧道施工逐见轮廓,桩基施工稳扎稳打……各个施工区域有序穿梭忙碌着。
正值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施工是104国道改建工程上虞段的核心主题之一。从项目业主到施工标段,他们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锚定安全无小事,全方面加强安全宣贯和教育,畅通生命通道。
大道先行筑“品质新语”。近日,笔者走访104国道绍兴东湖至蒿坝段改建工程上虞段,实地了解该工程的上虞动态。
业主超前推进,有序开展工作
项目意义重大,跑出上虞加速度
104国道绍兴东湖至蒿坝段改建工程为省级重点工程,上虞段路线全长13.84公里(主线9.49公里、连接线4.35公里),主线起点位于东关街道担山村与越城交界处,终点处设置蒿坝互通与104国道蒿坝嵊州段及规划309省道连接;连接线起点与东关329国道预留高架跳台顺接,终点与上虞南站站前大道(规划)连接。项目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总概算投资44.59亿元,上虞区交通集团为业主单位。
笔者看到,整个上虞段项目,路线复杂多变,既涉及农田、河流、山区、村镇,又与铁路、高速、老104国道交叉,上虞区交通集团自工程启动之初,沉下工夫、静下心来,到边到角,会同属地镇街、有关区直部门合力推进沿线企业房屋拆除、管线迁改等前期工作,为项目快速推进打下了扎实基础。
104国道改建工程上虞段有1.2公里的涉铁施工,该段施工难度大,安全要求高,施工窗口时间短,相关工作更需要做优、做细、做实。去年12月份,上虞区交通集团就与铁路部门完成合同谈判,今年1月份完成施工、监理单位招标。目前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已经就位,“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施工项目部及钢筋加工棚等也正逐步落地,桩基试桩等实体工作已经有序开展。
上虞区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104国道绍兴东湖至蒿坝段改建工程是绍兴市城市快速路网体系“一环六横八纵三连”中的“一横”,通车后,可实现越城与上虞对接杭绍台城际铁路,完善高铁集疏运体系,带动绍兴东南部开发,对加快全市城市路网建设、打造区域交通主轴、促进三区融合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工程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
一隧一互通,两个“硬骨头”
平稳有序推进工程建设加速跑
康家湖隧道工程施工全面展开,幕后辛劳可不少。项目前期,上虞区交通集团联合浙江交工金筑项目部精心组织谋划,克服了前期洞口考古挖掘施工周期长、临建场地审批手续繁琐、洞口路基挖方量大、洞口坟墓迁移量大等诸多困难,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康家湖隧道进口端洞顶截水沟、洞口边仰坡、护拱、管棚施工等工作。
上虞区交通集团工程项目负责人朱新乔告诉笔者,康家湖隧道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控制性节点工程之一,隧道能实现早日打通,就意味着工程进入到快速施工阶段。在刚刚过去的5月底,康家湖隧道进口段管棚首件施工成功完成,本次进口右洞顺利进洞开挖,再次加快了工程进展速度。
康家湖隧道长约1280米,在隧道进出口分别有大约300米左右的浅埋段,围岩等级差,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并且上跨上虞第三水厂供水工程井岗峰输水隧洞,施工安全风险高。上虞区交通集团高度重视该隧道的安全施工,相关责任领导多次赴现场调研,共同研究施工方案。“我们最终采用双侧壁导坑开挖的施工工艺,这种工艺施工速度慢,无法采用大剂量爆破施工,超前支护工作程序非常严格,但安全性却能得到大大提高。”朱新乔告诉笔者。
在该工程蒿坝互通施工现场,软基和桩基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笔者走访之日,匝道桩基已经打下了20余根。上虞区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蒿坝互通将跨常台高速、现有104国道,连接规划309省道,施工十分复杂,安全风险也高。另外,上有50万伏的高压线、下有国防光缆阻碍。这些都是施工中的拦路虎。”为了抢抓进度,上虞区交通集团和施工单位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分段施工,并狠抓质量安全,利用一切可用条件推动桩基施工。
全线软基处理工作量大
加快推进,分米必争
一望无际的田野、纵横交错的河流,葱郁茂密的树林,104国道改建工程上虞段大多在这类环境中穿梭,乍一看去,这样的工程施工,难度应该不大。可没想到,上虞区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全线几乎是软基地质,灰土路基多,涉及到大量的软基处理,工作量可不小。
该项目1标浙江鼎盛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大量的清表工作和软基处理正在同步开展,同时利用梅雨前晴好天气抓紧修建便道,为后续全面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一处软基处理现场,笔者看到,水泥搅拌桩机轰鸣不绝,搅拌车将调配好的混凝土输送到基坑里,一股股灰色的泥浆在混凝土的挤压下从地下涌出坑口,然后泥浆实现就地固化。笔者了解到,混凝土浆量多少、桩基的深度全部通过物联网手段,实现全过程监管,全方位保证工程质量。这样的桩基坑在田园中密布,平均相隔3米就有一处,相互之间呈三角形,仿佛在地下形成一根根“梅花桩”造型。
根据不同的地质要求,桩基也不尽相同。该标段相关负责人表示,有静压管桩、素砼桩和水泥搅拌桩等多种。“拿水泥搅拌桩来说,我们标段就要打入约36万米,平均每根深度15米;静压管桩需要打28万米,平均深度20米。就这两种桩,平均算下来,就要打3.8万根。”良好的桩基质量,决定了104国道今后的路面品质,上虞区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慢工出细活,一切都要稳扎稳打,丝毫急不得。
速度快不了,点位要铺开。目前,整个1标段8个点位全面展开作业,一个个桩机轰隆作响的声音是104国道改建工程上虞段分米必争的“协奏曲”。
做好“安全生产月”宣贯
高悬安全达摩克里斯之剑
正值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上虞区交通集团正紧紧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主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浓厚安全生产氛围,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比如,组织“畅通生命通道”宣传,充分利用海报、宣传画等多种形式,通过施工现场、工人生活区等交通设施和场所,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举行安全倡议、安全宣誓等活动;举办安全生产技能竞赛,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技能大比武大练兵、避险逃生知识竞答等,进一步激发全员学习安全知识热情,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业务能力;加强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把吸取同类事故教训和防范同类问题反复发生结合起来,增强全体人员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
上虞区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该集团和施工单位将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节点控制,建设、代建、施工、监理多方协同作战,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抓安全、保质量、促进度,确保各项工序按时按质推进。按照计划,到今年年底完成桥梁工程至40%、路基工程至55%、隧道工程至35%,总体形象进度至33.2%。
□本版文字 黄俊 成哲 陈钰洁
□本版图片由成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