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聚焦

从山间小径到大道通衢

——“四好农村路”见证磐安华丽蝶变

交通兴百业,和谐铺就千条道;路网惠民生,发展织成万里途。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四好农村路”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磐安大地上,乡村因路而兴,村民因路而富的精彩故事也在不断书写着。一条条如“毛细血管”般的“四好农村路”畅通磐安的山村乡野,在密集古老的居民建筑中“穿针引线”,化身成一条条产业路、旅游路、生态路、致富路……串联起磐安山区好风光,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强建设 纵深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十年耕耘,磐安县交通运输部门深耕城乡交通一体化,构建高质量交通服务体系。2021—2023年连续三年获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最高等级5A级,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公交延伸一小步,服务群众一大步。磐安县按照“城区覆盖、乡乡有站、村村有亭”标准,新建或改建城乡公交站等城乡公交客运场站,配齐完善座椅、站点信息牌等设施,并在人流密集的站点加装电子站牌,实时显示发车时间、运行位置、预计等候时间等信息,优化乘客候车体验。在216个行政村“村村通”客运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磐安县交通运输部门将冷水镇环山村等22个较大自然村纳入“村村通”客运范围,投入1040万元,对238个村的客运服务实施公交化运营改造,并提高电动公交发车频次,延长每日运营时间,提高“村村通”公交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已有192个村实现公交化运营改造,开通“村村通”公交线路186条,发车频次由以往客运的每日152班次提升至公交运营的234班次,最晚运营时间延后至20点。

便捷的城乡客运服务不仅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生机。磐安通过打造旅游定制专线,串联起一系列旅游资源,投入观光型公交车辆20辆,开通了“赏樱专线”等季节性旅游专线,同时开发“磐安畅行”微信小程序,上线旅游定制专线8条,覆盖全县9家3A级以上主要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预约式公交服务,全力打造“客运+”运游融合新模式。此外,磐安县还开设了毗邻县市班线、推出铁路接驳服务,与缙云县等毗邻县(市)建立合作机制,有效缓解群众出行毗邻县(市)存在的“两地不通车、邻村靠步行”交通状况。通过成立“公路—铁路”接驳工作专班,采取实地踏勘等方式,收集“金台铁路磐安南站”和“金华轨道交通明清宫站”的客流和到发时间、公路通行能力等数据开展建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接驳公交专线的每日发车数及票价,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加快城乡交通客运服务一体化运营,区域内畅外联运输格局逐步构建起来。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的路上,磐安县建立起覆盖城乡便民惠民的县、乡(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搭建起“农村寄递物流共配中心”、“物流服务综合站”,充分利用客运公交村村通的优势,实现了农村物流各类物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针对货物进城难、下乡慢等问题,磐安创建了“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统筹多方运力车辆168辆,统一规划运输专线,实现“农产品进城销售”和“商品下乡”双向贯通。截至目前,已开通运输专线14条,累计寄递货物196.38万件,节约物流成本超600万元,惠及群众约17万人次,茶叶、香榧、茭白等农产品依托“客货邮”运输模式实现销售额8000余万元,县乡村三级物流运输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广大村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在自家门口收寄快递,不仅解决了困扰农村已久的“取件难、寄件远”难题,也真正把农村物流便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抓重点 构筑内畅外联的四好农村路网

驱车行驶在磐安,一条条美丽的“四好农村路”纵横交织,穿过青山,越过绿水,路过农家小院,把磐安的生态、人文特色风貌串了起来,成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振兴路”、“致富路”。

近年来,磐安以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为契机,始终坚持高规格推动、高起点谋划、高强度投入、高效率建设的示范创建原则,稳步推进干线公路提质升级、农村公路拓宽改造、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客运站场和物流中心建设、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打造出人享其行、货便于流的运输物流体系,外联内通的路网大格局,提升了交通运输的发展硬实力,为打造共同富裕山区样板县提供了强大的交通支撑,先后被评为全省美丽公路创建示范县、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省四星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交通线就是经济生命线,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四好农村路”作为连通乡村与城市的经济生命线,是山区村民最为关切、最为期盼的大事。为此,磐安县交通部门想方设法,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10年来,磐安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大中修750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1028.548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4.3%。2023年,磐安县乡镇通三级公路覆盖率达100%,建制村通达沥青(水泥)路和等级路里程均达100%,遍及乡村的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有力促进了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

据了解,磐安构建完善了“总路长+三级路长”路长体系,科学合理实施城乡道路养护工程,城乡道路优良率逐步提升。2023年,磐安农村公路技术状况优良中等路率(MQI)为98.91%,在全省86个县(市、区)中排名11。此外,磐安还先后出台了《磐安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若干规定》《磐安县农村公路以奖代补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进一步理清部门职责、明确建设标准、强化资金保障。充分激发乡镇、村委、民营企业参与农村道路建设的积极性,探索形成“上级补助+乡镇自筹”“上级补助+社会投资建设”“上级补助+县级财政投入”等三种模式,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城乡交通路网不断向老百姓家门口延伸,基本实现“30分钟到县城、30分钟上高速”,所有乡镇、行政村村路通达率、硬化率、通畅率、列养率均实现100%。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磐安县公路总里程1221.084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028.548公里(县道417.729公里、乡道213.094公里、村道397.725公里),占总里程的84.23%。

惠民生 路衍经济融合铺就富民幸福路

绿意浸染阡陌,风景环绕通途。走进磐安,一条条平坦整洁的农村公路蜿蜒在大山深处。“以前没有公路,我家的腊肉、茶叶从村里运到县里要一整天,肉都不新鲜了,经常卖不出去。”磐安县尖山镇横路村,当地村民张璐璐回忆道。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这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坦的公路不仅缩短了村民们出行的距离和时间,更有力推动了当地的农特产品产业发展。“公路通到了家门口,农产品一小时就能运到县里,半天就到市里,”张璐璐说,得益于农村公路的建设,他家的农产品销量大幅增加,收入显著提高,去年还盖上了新房。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容易积水,出行很不方便,现在道路平坦又宽敞,出行体验感大幅提升。”家住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尖山镇的胡女士对改造后的磐新线赞不绝口。她每天都要从这条路经过,是“旧路焕新颜”的见证者。道路改造完成后,不仅极大提升了市民出行体验,也减少了农产品走出大山的运输成本,激发了当地产业的发展活力。

农村公路,已成为沿线百姓增收致富的小康路。如今,沿线特色种养、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等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中药材、茶叶、高山蔬菜、食用菌、生态养殖业、特色经济林等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助力村民稳定增收。

此外,依托便捷的农村公路,磐安县旅游业发展也势头强劲,现代服务业优势凸显,高空玻璃桥、高空玻璃悬廊等项目的相继推出,使磐安县灵江源景区迅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游人如织。

“环境美,速度快,客流好。”景区业主张伟斌认为,磐安县山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来磐游客不断增多,旅游业发展优势凸显。对张伟斌来说,选择投资灵江源景区,便捷的交通是关键因素。据介绍,灵江源景区单日最高峰接待320辆大巴车,近2.4万人。

“我们眼前这段路以前要开两个多小时,现在只需几分钟。”行驶在冷沙线双峰至盘峰段,村民鲍先进忍不住感叹近年来磐安县道路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从弯曲狭窄的盘山公路,到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百姓出行越来越方便,“公路通到家门口,就是把游客、收入送到了家门口。”近年来,磐安县交通运输部门抓住了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的机遇,将人文特色、地域风景融入公路提升改造中,打造了浪漫花乡线、休闲茶乡线、养生药乡线、樱花长廊等四条106公里精品示范线,创建非精品示范走廊项目7条140公里,有效推进“交通+旅游”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磐安沿着“四好农村路”的脉络,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休闲体育等产业与之深度融合,不断释放“交通+”的综合效益。接下来,磐安将立足“发展理念更领先”“治理手段更有效”“服务大局更显著”的“四好农村路”2.0版建设定位,秉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促一域发展”的理念,助力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货邮融合、“四好农村路+”发展,为磐安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山区样板县贡献交通力量。

□本版文字 伊心宇 张傲

□本版图片 由磐安县交通运输局提供

2024-09-11 ——“四好农村路”见证磐安华丽蝶变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488920.html 1 3 从山间小径到大道通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