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聚焦

宁波:实干笃行新征程 奋楫争先谱新篇

岁月如梭历风霜,苦尽甘来化春风。

75年奋发向上、攻坚克难,75年春风化雨、风起潮涌——宁波交通从“天堑”到“通途”,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苦于出行”化作“乐享其中”,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发展脉动,宁波交通建设突飞猛进,运输发展硕果累累,民生路惠民桥直通人心,在四明大地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75年的发展,光阴划出一道炫目的上扬曲线——2023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3.24亿吨,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530.1万标准箱,成为全球第三个年集装箱吞吐量超“3500万标准箱”的港口,宁波舟山的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跃升至第8位、宁波水运运力突破1100万载重吨,宁波铁路+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

如今,公路成网,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宁波从浙东商埠小城迈向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由“交通大市”逐步向“交通强市”昂首阔步,在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中,奏响一曲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凯歌,擦亮宁波交通的“金名片”。

路网纵横 内联外畅 助力甬城高质量发展

寻觅历史的足迹,曾经的宁波大地,路少且多为砂石路和土路,老百姓出行基本靠双脚。新中国成立那会,打开一张宁波交通地图,对外通道屈指可数,市内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境域内公路里程仅有242公里。

75年的峥嵘岁月,放眼四明大地,四通八达的公路密密麻麻,点缀其间:1996年,沪杭甬高速公路宁波段建成通车,成为浙江省历史上首条高速公路。2000年后,宁波交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先后建成投用甬台温、甬金、甬舟、绕城、甬莞、杭甬高速复线等一批高速公路,以及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速路网格局由“一环六射”向“五向十径”迈进,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66公里,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15万公里,公路密度116.6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达9370公里,四级以上等级公路比例、百人以上自然村等级公路通达率、农村客运公交化率等主要指标均实现100%,获评交通运输部“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市,一条条示范景观带,串联起城镇乡村景、山海林田湖,铺就了农业发展的“致富路”、多业融合的“产业路”、乡村旅游的“风景路”、便民运输的“惠民路”。

铁路方面,亦是如此。当时宁波就一条萧甬铁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交通把这根“软肋”给支棱起来:借助全国铁路大建设契机,推动铁路从末端到枢纽节点的历史跨越。2009年,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宁波从铁路末端一跃成为浙江省两大枢纽之一,成为南北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在此基础上,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铁路宁波站,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铁路货运场站——新货运北站先后建成投用,货运北环线、穿山港铁路支线建成运行等,全面确立了宁波“内联外通、南客北货”的铁路枢纽格局。目前,宁波铁路总里程达到437公里,由原来的全国铁路末梢上升为“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是全国50个铁路枢纽之一。

蹄疾步稳,实干争先。2023年宁波市综合交通投资历史性迈上600亿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建成象山湾疏港高速一期、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甬金铁路等7个项目,一南一北两大疏港通道双向延伸;六横公路大桥一期主体工程、铁路庄桥至宁波段三四线、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等一批批重大项目将在今年底前建成。甬舟高速复线好思房至戚家山段、铁路梅山支线、G228庵东至梨洲段、轨道交通1号线西延、绕城高速改线,一个个重大项目将逐步开工建设。

今年前3季度,六横公路大桥一期、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宁波南段、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二期、三期工程捷报频传……交通是强国之基、兴国之要。1-8月份宁波交通完成综合交通投资515亿元,同比增长23.8%,创历史同期新高。

据悉,宁波交通今年投资计划为658亿元,全年安排项目109个,其中重大项目43个,这一数字反映了宁波市政府对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视和投入,旨在加快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并保持交通投资的高增长态势。

南来北往 便捷畅通 奏响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乐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的客运以公路和水路运输为主,75年发生了沧桑巨变。随着高铁和民航的发展,铁路客运已经成为主力军,2023年年客运量达5774万人,民航旅客吞吐量达1290万人,129多条国内外航线,通航国内个101个城市,成为区域性空港枢纽。

经历了岁月的考题,宁波城市公共交通更是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1956年2月,宁波市区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车开通运营,开启了城市公交时代。68年来,公共交通不断完善,成功构建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四车一体”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网络化”运营骨架,运营里程达195公里;全市公交车9060辆,运营线路1140条,首末站535座,停靠站1.6万个,成为城市交通的“流动血脉”;乡镇及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5A级,全国领先;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从货运方面看,宁波也是顺着荆藤一步步往前摸索——从粗放到集约、从传统到现代、从平面到立体的历史巨变,逐步形成了高效、快捷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2023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航线总数突破300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全市水路运输总周转量4532.6亿吨公里,公路货物总周转量810亿吨公里,铁路年货运量达3479万吨,形成了覆盖全国各个省市,中短结合、配套协作的运输服务体系。先进的交通运输组织广泛应用,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突破165.2万标准箱,排名全国第2位,开通海铁联运线路106条,其中常态化班列线路26条,设立内陆无水港37家,业务辐射15个省、市、自治区的66个地级市。宁波坚持“客货并举、以货为主”发展战略,推进空港在错位发展中做大做强,2022年10月底,一架从美国纽约起飞的B747全货机稳稳降落在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标志着宁波机场第五航权货运航线顺利首航,宁波就此跻身第五航权开放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0月,宁波、金华入选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宁波以港口为依托,全力推进甬金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高能级货运枢纽支点。

突破创新 便民利企 全方位强化交通重点领域

有人说,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努力的人,总会成功;一步一步朝着前方奔跑,终将抵达彼岸。这样的话,在宁波交通人身上也得到印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交通不断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到现代,从人工到智能、数字化发展路子。在涉及交通运输的行政审批方面,实现了货车司机年审“不回家”、船舶地址变更“不停航”、一船多证联办“不折腾”,在助力大循环、双循环“高效运行的同时,也极大方便了百姓,让百姓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在交通出行方面,只要你凭一部手机,动动手指,就能搞定购票、扫码、付款、租还公共自行车和查询公交车的位置,掐着点出行。

“如何精准调度管理进港的上万集卡车辆?”“如何创新突破视频摄像头在震动强、风力大、盐份高等特殊环境下可靠应用?”

在宁波舟山港长长的海岸线上,智能化、数字化元素正在展现,集卡车辆往返穿梭,“油改电”龙门吊升降腾挪,一片忙碌场景。2019年4月29日宁波舟山港全面实现进出口集装箱在工厂、货代、堆场、码头、船公司等各物流环节的信息实时动态可视、可控,成为全国首个实现集装箱进出口全程操作无纸化、物流节点可视化的港口。作为全国首个5G港口基站,宁波舟山港于2019年4月实现5G+龙门吊远程控制、龙门吊高清视频回传等创新应用试验,目前已在梅山港区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实现5G+龙门吊远程控制规模化应用,并成功试验5G+无人驾驶集卡应用,如今梅山港区智能集卡总数达到了102台,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码头的进程持续加快。

在看到交通服务便民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执法为民做的工作。例如如何做好日常交通执法领域的“迭代升级”这一道考题同样摆在交通人面前:一直以来,宁波坚持开拓创新,在智慧执法拓展应用、案件办理流程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2023年数据为例,宁波全市办理交通非现场执法案件2.6万余件,“非现场”比例75.3%,均列全省第一。全省首创交通运输数智远程执法办案模式,开启交通执法全流程数字化办案新篇章,入选2023年全省交通运输法治品牌,受到交通运输部法制司肯定。

更为重要的一块,在宁波看来,交通工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指产业结构从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演进过程,更代表着劳动力、资源、技术、数据等一系列重要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发生由低端向高端攀升的突破性变革。

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宁波逐步实现了工地制造变工厂生产、工程制品变市场商品、农民工人变产业工人的转型“三变”。与传统的“现场施工模式”不同,在甬科交通工业公司的制造流水线上,高速公路高架桥梁最常用的30米T梁等重要工程构件生产效率比传统生产方式提高8倍。而且不需要单独再建梁场,有效节约了临时用地,也没有传统工地上随意堆放的工程物资和砂石运送产生的尘土飞扬,装配式施工中的构件会依照设计图纸在工厂车间中加工预制,运到工地上组装拼接,实现建设周期缩短、资源集约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不同部位、不同构件实现平行施工、平行预制,避免恶劣天气对施工的干扰,大大缩短对土地的占用和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为传统交通工程产业打开了一扇“节能降耗增效的新大门”。以甬科交通工业公司为例,作为宁波市标志性预制构件的未来工厂,它已推动象山湾疏港高速提前4个月建成,六横公路大桥一期减少预制场地占地约50亩,单梁综合能耗较传统工地生产模式下降70%。今年4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高质量推进交通工程工业化发展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实施意见(试行)》,成为首个从政策层面全面推动工程工业化的城市,力争为全国提供更多的宁波样板和宁波经验。

流芳七十五周年 宁波交通大事件

1956.2

宁波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车开通运营

1984.11

军民合用的庄桥机场通航

1985.8

建设民航宁波栎社机场,同年11月,省内第一条民航航线宁波至杭州航线正式开通

1990.6

机场从庄桥迁到栎社机场,并正式通航

1994

第一条无人售票公交线登场,宁波成为全国第四个实行无人售票的城市

1996.12

宁波第一条高速公路——沪杭甬高速公路宁波段竣工并通车

2000.11

宁波全面推行IC卡,成为全省首创,在国内也属前列

2001.4.27

国内首座公路、铁路合建于同一平面的跨海特大桥——宁波大榭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2002.10

投资7.7亿元的新航站楼通航启用,宁波机场迎来划时代新征程

2008.5.1

当时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2011.12

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东段全线通车,宁波实现高速公路“黄金一环”,宁波高速路网“一环六射”格局基本确立

2012.12.28

象山港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宁波高速路网形成了“一环六射”格局

2014.5.30

宁波轨道一号线一期开通,标志着宁波城市公共交通进入了立体交通时代

2015

宁波建成铁路枢纽货运北环线,形成了“外通内联、南客北货”的铁路枢纽格局

2016.3

宁波--达卡全货机航线开通,开启了宁波机场专用采用大型全货机执飞定期国际航线的新纪录

2017.6.1

宁波至余姚的城际列车正式开通试运营,这是宁波第一条利用现有的轨道改建的城际铁路

2018

宁波栎社机场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进入千万级机场行列。宁波成功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2019.1.16

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宁波段)正式开通运营

2023.12

宁波建成了全国首条双层高箱集装箱铁路——甬金铁路,并在东阳站到嵊州新昌站间开展试验

□本版文字 陈保罗 余明霞

□本版图片 由宁波市交通运输局整理提供

2024-09-28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493145.html 1 3 宁波:实干笃行新征程 奋楫争先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