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风雨兼程、春华秋实。75年来,黄岩与新中国共成长。一代又一代交通人以开拓之姿、奋进之态,不断推动全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客货运输不断发展、科技创新不断强化、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全区综合交通实力大幅跃升,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交通运输网络更加完善,“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的金字招牌正愈发闪亮。
今日之黄岩,交通建设动力不断增强,空间不断拓展,呈现气象万千,橘乡大地的幸福大道正越走越宽阔。
精准发力 综合交通建设项目乘势而上
2023年12月18日,省市重点工程——余姚至温岭公路黄岩北城至温岭泽国段院桥支线工程(黄岩现行通车段)正式通车,不仅对完善全省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布局,提升省道干线服务水平,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着重要意义,还进一步强化了台州区域融合,促进沿线的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发展,为台州区域城市化进程按下“快进键”。
项目为王,实干争先。交通项目建设是释放经济发展潜力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聚力“三条路径”、奋进“三高三新”的主要阵地。多年来,黄岩区交通运输部门(以下简称“黄岩交通”)向加强互联互通、统筹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承载力和配套水平发起冲击,其中决心展露无疑。
一个个数据印证了黄岩已形成更强的交通硬支撑——“十三五”期间,黄岩区综合交通投资累计完成103.4亿元,是“十二五”的3.12倍,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332公里。
“十四五”时期,黄岩交通着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2024年,全区全年计划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9.1亿元,1-6月累计完成交通投资22.3亿元,同比增速120%。
还有许多十分生动的例子可以印证——
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总体形象进度累计完成21%,1-6月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建成后,将持续改善道路通行能力,显著优化高速公路的辐射范围,推动台州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及发展圈。
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黄岩段桥下地面路工程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已相继完成城新大桥C、D匝道主栈桥搭建、永宁江大桥主栈桥搭设等重要施工环节,对于完善区域交通网络,缓解高速“割裂”城市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台州市域铁路S2线项目管线迁改、政策处理等工作迎来新进展,有效串联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为远期轨道成网奠定基础。
…………
不仅要打通交通大动脉,也要畅通“毛细血管”。
黄岩交通聚焦区域发展不平衡,持续推进出行服务均等化,畅通便民惠民“幸福路”。
2024年来,提前完成省级民生实事,新改建农村公路店头桥头-崇法0.841公里,完成率达120%;县乡村道大中修45.576公里,完善标志标线27.055公里;全区桥梁维修加固工程投资约350万元;投入约2200万元,对133公里次差路开展突击性应急修复工程;针对333条乡村道路进行附属设施精细化提升,计划增设645块公里牌、4910根百米桩,预计12月底完工。
此外,持续激发交通运输市场活力,在优化运输结构上不断发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2024年,成功引进T3出行智能网联东南区域总部项目落地台州,加快推动台州智慧出行、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区域汽车产业提质升级,带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预计该项目5年内可助推区域产值增长50亿元以上,提供灵活就业岗位超5000个。
截至“十四五”末,黄岩交通将构建起“城区基本实现15分钟内上下快速路,区域范围内30分钟,台州区域内1小时、省城及周边主要城市2小时”的交通圈,基本形成与“一心两轴三片区”相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向“数”融合 为智慧交通构建提速换挡
随着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有关要求的提出,黄岩布局数字交通的脚步不断加快。根据黄岩交通提供的工作报告,强化数字引领,以质量立统、管养固基、服务为民为关键,优化数据共享、拓宽应用场景等工作已接续提上日程。
如果从空间的维度来看黄岩交通的数字化生态培育范围,可以说,全区已基本形成自上而下、由点及面的“数字交通网”,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新引擎”。
首先,是交通“数字工程”建设领域。黄岩交通积极培育“平安工地”示范项目,在台州全市率先推广使用“浙路品质”智控平台,通过政企联动强化项目质量管控。同时聚焦路基施工沉降观测、水泥搅拌桩施工监测、桥梁预应力施工智控等小切口、微节点,实时查看在建项目施工、监理、检测单位的人员履约情况、交竣工质量实体检测合格率等,形成集成要素、统一服务、全面监管的智慧质监“聚能环”。
另一边,在专项检查及综合检查中常态化运用移动端“日常检查”模块,实时采集问题数据、感知反馈异常情况,以全链对接、精准施策、闭环处理的全过程可溯源模式,重塑质量保证体系,助力工程质安管控现代化、标准化、长效化。以此为基础,2020年以来,余温公路黄岩北城至温岭泽国段院桥支线项目连续四年获评“平安工地省级示范”荣誉。
对于乘“数”而上的黄岩交通而言,升级管养模式方面亦值得不断探索创新。
围绕构建“数字交通”品质篇章,近年来,黄岩交通提质升级“指尖养护”,打造“智慧管养”新体系。依托隧道机电平台,通过深化“三个一”(一套平台、一个标准、一个接口),集中管理各类机电设备,监测分析隧道内异常事件,联动控制红色报警信息,并覆盖配电、照明、通风、消防、监控、土建6大隧道系统,提供订单型应急预案,满足各类应用场景,从而构建“人机一体”隧道机电管养模式,真正实现精细化管养下的“一隧一档”。
目前,依托“智慧管养”体系的应用,预期事故平均处置时间可减少35%以上,极大程度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从整体行业需求来看,‘数字化’还将赋能更多新应用。比如目前我们在布局构建黄岩公路‘数字一张网’,科学化、精细化、统一化打造隐患数据库,并委托第三方专业化公司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最终形成‘地毯式’的智慧巡检新格局。”黄岩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把视野投向民生领域,在运输领域,数字驱动显示出更多活力。
为满足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黄岩交通打造“信息化+人性化”的运输布局,全面推进公交智能化系统和公交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融通创新“畅行台州”场景应用,覆盖公交查询、包车租车、定制出行等多项便民功能,并升级公交站亭,新增信息查询、无线充电、WiFi网络等服务,打破“人-车-线-站-场”等静、动态数据壁垒,全面优化高效畅通的公共服务体系。
强化“公交云脑”平台建设,以“一个中心、一套标准、N个子系统”为架构,搭建公交智慧网,推动公交运力、智能调度、防控监管等系统综合集成,确保公交通达质量的不间断监管,改善群众出行环境。
守护民生 书写山水橘乡“四好”蝶变路
VR互动、星光体验、天文观测……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黄岩区上郑乡圣堂村仙机峰凭借优越的赏月观星条件以及华东地区首个星空主题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原来上山很不方便的,特别是晚上开车,弯弯绕绕还是比较危险。现在好了,路又宽又平,开车放心又舒心!”带着家人自驾来游玩的市民王先生说。
黄岩西部山区囿于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出行难一直限制着当地发展。十年间,黄岩区聚焦山区道路建设,结合区域基础路网现状,以绿化美化沿路环境、融合山水风貌、确保畅通安全为出发点,围绕“山水橘乡路,四好创品质”主题,挖掘“环湖寻根、古村探幽、道宗溯源、橘果飘香”等亮点,打造“一路一景”生态公路,一举打破山区交通出行瓶颈。
如今,以环库公路为框架的美丽风景道在群山之间盘桓蜿蜒,犹如黄岩西部山区的血脉和骨架,成为沿线群众致富的“康庄大道”。
以党建为引领,黄岩交通还重点打造由“X205百王线、X215天牛线、Y002庄桐线”等线路组成的星火之路党建示范带,力促“景区+红色”线路的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革命老区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建好”只是基础,“管好”“护好”才是关键。黄岩交通不断完善“路长制”运行长效机制,提升农村道路路网质量。同时创新打造“一路清廉”主题驿站,开通“橘路清风”号清廉文化公交专线,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便民服务能力,为“畅洁舒安美”的路域环境“保驾护航”。
畅通“微循环”之外,十年来,在“四好农村路”的助推下,黄岩区产业融合发展提档升级。按照“出门有车坐、镇镇有站场、村村有站点、服务有平台”的“四有”目标,黄岩交通全域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破解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难题,改善沿途乡村的产业发展环境,让老百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致富的振兴梦,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截至目前,黄岩区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率100%,村村通客车率100%,乡镇规范化管理站达标率100%,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农村物流服务点乡镇街道覆盖率100%,乡乡建有党建路完成率100%。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未来,黄岩交通将继续实施好路网提升行动、安全提升行动、运输提升行动等农村公路“八大提升行动”,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加快谱写高质量建设交通强国农村公路新篇章。
□本版文字 张诗雨 王一帆
□本版图片 由黄岩区交通运输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