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发展60年来,始终紧扣历史方位和时代主题,始终聚焦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权益这条主线,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行,是浙江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湖州交通充分发挥基层执法站所执法、服务、教育、引导功能,聚焦“党建、数智、绩效、服务、规范”五个维度,积极打造“枫桥式”人民满意基层执法站所,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枫桥式”交通执法基层站所,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湖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南太湖大队太湖水上中队:
南太湖卫士,守护一方水域平安
太湖航线作为浙江湖州连通江苏苏州、无锡等地的重要水运通道之一,货船往来如梭。万顷太湖无风三尺浪,因其特殊水域和气象环境,雷暴天频繁,短时风力大,历来是水上事故多发区。
为守护南太湖水域平安,2005年,太湖水上中队与苏锡常海事部门共建“环太湖联动机制”,遇8级大风以上的天气,第一时间联动封航开展交通管制。同时,组建水上应急搜救突击队,建立救援合作机制。
封航期间,太湖水上中队用艇“摆渡”当“外卖员”,联合市港航中心开通水上流动超市,为滞留船户送粮油、鱼肉、蔬菜等生活物资上船,保障生活补给需求。
今年6月,江浙两省“苏锡常湖”四地“海事使命·2024”环太湖水上突发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在湖州南太湖水域举行,联合应急消防、民间搜救力量,首次应用直升机、抗风7级无人机、新型清污船等新装备、新技术开展水陆空立体救援,提高水上应急救援能力。
自环太湖水上交通联防联控一体化实施以来,太湖水上中队每年平均实施联合封湖水上交通管制60余次、2000余小时,年均搜救船舶70艘、船员150人,南太湖水域连续20年实现水上交通事故“零死亡”,被船员们誉为“南太湖卫士”,网民纷纷点赞评论:“全国海事看浙江、浙江海事看湖州”“这就是人民的海事”……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太湖水上中队2023年被省港航管理中心评为清廉港航文化示范窗口,被部海事局评为全国首届十佳“人民满意的海事执法集体”,2024年又被交通运输部等4部委联合评为“最美海上搜救人”,被长三角地区交通专题合作组评为“第二批长三角区域交通运输联合执法协作示范点”。
●长兴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港航执法吕山中队:
“站队合一”模式,民生服务“船岸直办”
长湖申线长兴吕山水上服务区,每天有超过100艘来往于上海与浙江之间的货运船舶在此临时停靠。
为更好地满足船户企业生产生活所需,长兴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港航执法吕山中队与长兴县港航管理中心吕山管理站合署办公,实行“站队合一”模式,用“一个声音”统筹工作,“一个窗口”面对群众,“一支队伍”处理现场,促进水上行业管理与交通执法无缝衔接,实现审管联动闭环式管理与交通力量的最优化。
实行“站队合一”以后,在以优化政务服务、融合增值服务为核心的基本政务服务便捷化基础上,衍生出金融、法律、生产生活等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
在吕山水上服务区,船户和水运企业不仅可以享受到36项港航政务以及涉及人社、医保、市场监管、不动产、公积金、税务、交警、电网、燃气等领域的79项民生服务的“船岸直办”,同时增设自助办理业务达1000多项。
此外,以船员实际需求为主线,完善服务区多元服务体系,除提供靠泊、供水供电等基础服务外,还提供上船维修服务、生活购物超市、快递收发、洗衣烘干、ATM金融、阅览室、健身房等20余项服务,让船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繁忙的航道上,如何增强水上执法效率?港航执法吕山中队积极探索“枫桥式”行业治理模式在水上运输的应用,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无人机这个“王牌飞行员”参与水上执法,并将无人机的触角从“执法一件事”向“一类事”延伸,无人机能自主研判或覆盖执法艇日常执法的20多项工作,极大增强了水上执法效率。
●湖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南浔大队南浔中队:
“1+N”调解模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感谢有你们的耐心调解,不然我们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决。”2024年2月,在南浔中队的“浔语连心”矛盾调解室,山东籍一名男子紧紧握着调解员的手感谢道。
原来,之前这名男子驾驶山东临沂至湖州客运班车,堵截同籍旅游包车,举报其违规经营,因此与另一名驾驶员产生纠纷。南浔中队了解情况后,迅速介入调解,化解矛盾,规范经营行为,双方握手言和。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南浔中队通过建立“1+N”调解模式,升级“浔语连心”矛调室,聘请了民警、法官、律师和执法人员担任调解员,灵活运用“调解+说理+处罚”组合拳,对执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按照解决难易程度分级化解,对当事人在接受处罚后产生的过激心理进行疏导,协调解决当事人双方之间产生的矛盾,确保矛盾隐患化解在一线。
不仅如此,南浔中队还在违法处理大厅精心打造司机休息室,增设便民服务设施,设立流动图书室与数字宣教室,引入便捷自动售货机,创新实施“三书送达”机制,助力企业信用修复,合法合规运营,让服务触手可及。
中队还联合区综合执法、市场监督、属地镇街等六部门,建立“组织共建、智治共联、机制共创、矛盾共解、营商共扶、队伍共促”六大体系,全面提升基层管理效能。
●安吉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梅溪分队:
执法服务靠前,化解弯道盲区航运风险
2023年11月11日,安吉开通了首条水上旅游客运航线。梅湖线安吉段成为了集外贸集装箱货运、水上客运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航道。
梅湖线弯道多、转弯半径大,形成通航盲区,造成集装箱船舶与客运船舶交汇的压力,险象时有发生。
一边是保障外贸集装箱的出海,一边又是客运旅游航线的安全。为破解企业船舶通航安全的困境,梅溪分队制定“三步走”解决方案。“我们第一步在梅湖线客运码头设立交通运输执法服务点,通过现场巡查、无人机巡航、视频巡逻等方式全方位紧盯航道通行情况。针对客货船弯道盲区交汇风险,提醒驾驶员加强瞭望和观察来船轨迹动态,提前通过甚高频沟通,安全文明航行。”梅溪分队的队长梅剑锋告诉笔者,他们还与企业、客运公司建立紧密的联动机制,建立交通执法-水上客运船老大微信联络群,比如哪里有浅滩、哪里交汇比较困难等等情况及时告知。第三步就是展开培训和演练,提高弯道转弯的应急能力,从这三个方面缓解梅湖线的通行压力和安全压力。
梅溪分队积极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设立了“溪畔”调解室,建立“梅老大热线”,全力化解交通行业管理中的矛盾纠纷。
●德清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港航新市片区中队:
“信用+绿色码头”,为码头整治减负提效
近年来,德清持续开展多轮码头综合整治行动,结合“一码一策”环保整治提升,关停了所有无证码头和环保手续不全的码头。德清县继续巩固前期码头整治成果,减少码头企业整治压力,通过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与码头防污染挂钩,实现码头污染物“零入河”目标。
制定出台了《德清县绿色码头标准化指南》,全力打造“信用+绿色码头”创新应用,结合港口企业基础信息、港口安全评价行为等要素,形成五个评价等级,并将码头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与许可审批、行政处罚等业务场景直接挂钩,进一步推进分级分类监管。
目前德清县78座营运码头已全部纳入“绿色码头在线”信用数据平台管理,通过运用信用数据分析推动形成数字化信用监管机制,制定差别化监管政策,有效解决码头监管力量不足、管理难等问题。
为更全方位的缓解水上矛盾,新市片区中队以“阿德”矛盾调解室为基础,衍生出“阿德”普法和“阿德”服务,形成以“普法+矛调+服务”为一体的执法监管新模式。
□本版文字 袁梦南 戚慧
□本版图片 由湖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