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睿敏 摄影 王 强
奋楫笃行开新局,守正创新谋新篇。2022年是十四届市政协的开局之年。新起点、新征程、新作为,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共收到195件提案,经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立案187件。其中,集体提案17件,委员个人和联名提案170件。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专门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市委高质量发展勇当共同富裕新崛起典范、高水平推进金平湖新崛起决策部署,紧扣助推我市“十四五”规划实施,聚焦经济创新、城乡秀美、民生优享、铁军打造“四大工程”建设,积极运用提案建言献策、反映民意。
一份份政协提案,体现了新一届政协委员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履职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为民解忧的履职情怀。前期,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市政协主席会议协商确定了其中8个方面共14件提案为2022年度重点提案。之后,市政协将采取多种方式跟踪督办,强化提案办理协商,促进意见建议落实,为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勇当共同富裕新崛起典范作出贡献。
现将重点提案内容摘录刊登,请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关心与支持。
(一)关于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建议(第1号)
提案人:民盟平湖市基层委
内容摘要:“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多寡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市正处在高质量发展勇当共同富裕新崛起典范的关键阶段,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将成为我市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市加速产业腾飞、赢得发展先机的崭新路径。当前我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仍然偏少、企业结构仍需优化、创新短板仍旧突显,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重视程度还需加强。建议制订出台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镇街道和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工作的谋划和指导。在企业的培育上,则要精准施策,通过制订“一企一档”培育计划和强化与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对接,不断提升企业的专业性和竞争力,并通过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考核督促机制,倒逼企业提升培育水平。
承办单位:市经信局主办,市科技局会办
(二)关于加快我市“两高一低”企业整治助推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第9号)
提案人:农工党平湖市基层委
相关提案:关于加强“两高一低”企业整治工作的建议(第153号)
提案人:陈玄昊、朱立军、宋丽梅、金雪明、卢石
内容摘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特别在强化“能源双控”推动传统产业“两高一低”企业整治提升方面,我市率先实现嘉兴地区专项整治4个100%,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工业项目储备不足、资金保障压力大、腾退企业土地置换要求难等相关问题,建议加强“腾笼”与“换鸟”统筹,多管齐下加快“腾笼”,拓宽思路“换鸟”提质;加强“市场”与“政府”统筹,完善政府引导机制,完善市场倒逼机制,严格执行产业目录;加强“点上”与“面上”统筹,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强监督执法检查。此外,要进一步加大“两高一低”企业整治数字化场景应用的迭代升级和推广使用力度,加强小微园区改建、扩建,优化小微园区项目准入与退出机制。
承办单位:市经信局主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分局会办
(三)关于设立平湖市“李叔同艺术季”的建议(第121号)
提案人:顾雪勤、邢伟、潘彩丽、徐燕、夏峻、朱俊生、朱永强、祝敏锐、殳璐妍、周琴、李周杰
相关提案:关于打响“叔同故里”品牌,创办“叔同艺术节”的建议(第131号)
提案人:钟峨、俞建英、钱海英、何雪军、陆亦凡、喻晓霞、陆邵栋、王健、张婷婷
内容摘要:名人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旗帜,积极挖掘“名人文化”、合理利用“名人文化”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周边兄弟城市的名人文化而言,我市对李叔同的研究、挖掘、传承做得还是不够深、不够大、不够广。建议设立“李叔同艺术季”,围绕李叔同在各方面的文化艺术成就,大力挖掘弘扬叔同文化,全面统筹艺术季内容,顶层设计艺术季活动,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着力打造李叔同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对外影响力。
承办单位: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旅局、市文联会办
(四)关于促进我市直播电商产业规范有序发展的建议(第5号)
提案人:民进平湖市委会
相关提案:关于推进我市电商产业完善发展的建议(第42号)
提案人:徐向泉
内容摘要:直播带货具有促进消费、增加就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等经济社会效益。近几年,我市直播电商产业经历从萌芽到快速成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当前存在主要问题有顶层规划不完善、人才需求缺口大、产品优势不突出、税收征管难度大等。建议坚持扶持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并重,促使平湖直播电商产业行稳致远。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政策保障体系,设计数据统计及经济指标考核体系;二是盘活人才资源,构筑招才引智“强磁场”,搭建校企合作“立交桥”,打造人才培养“孵化器”;三是推动品质革新,加码品牌研发,强化质量管控,打造区域品牌;四是加强税收征管,以案说法,以数治税,以法管税。
承办单位:市商务局主办,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会办
(五)关于全域联动,推进完善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的建议(第87号)
提案人:徐春艳、胡惠华、李燕、姚国丽、陶勤英
相关提案1.关于构建完善社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建议(第56号)
提案人:喻晓霞、钟峨、张婷婷、方臻明、徐宠娟
相关提案2.关于平湖市0-3岁托幼指导中心及卫健系统3岁以下托幼机构的建议(第96号)
提案人:曹建强、刘晓月
内容摘要:2020年11月,我市出台了《平湖市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意见》,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遇到托育服务主体责任有待明确,托育服务工作体系亟待完善,托育服务政策扶持急需加强等问题。建议将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实施,坚持政府主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等,完善家庭养育指导、社区托育、托幼一体化等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行业管理和队伍建设,提升托育质量,形成良好的托育工作体系。
承办单位:市卫生健康局主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会办
(六)关于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利用率的建议(第12号)
提案人:知联会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市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定位,建设了一大批红色驿站、同心家园、社区文化家园等新型城市文化空间。但部分公共文化空间运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群众知晓率偏低、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没有做到因需而建等。建议一是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力量,完善功能,规范管理;二是对接需求,推进点单服务、错时服务、精准服务,提高群众满意率;三是打开大门展示自己,扩容活动群体,打通空间联动壁垒,充分运用视频号、抖音号、微博等宣传平台,亮化宣传内容,提高市民知晓率。
承办单位:市文旅局主办,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投集团会办
(七)关于加快我市“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的建议(第138号)
提案人:屠华中、朱卫康
相关提案:关于建设“未来社区”,推动“两个高水平”发展的建议(第73号)
提案人:俞达峰、何雅婷、陆元杰、金园萍
内容摘要:2021年,我市新仓镇安桥社区、当湖街道东湖社区先后列入全省“未来社区”创建名单,迈出了“未来社区”建设的实质性步伐,但还存在缺少专项规划支撑,尚未形成多方参与的建设体系,在把握工作重点、有序组织推进上缺少有效措施,公众的认知度不高等问题。建议结合社区单元划分统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快专项规划的编制;构建政府、企业、专业化服务组织融为一体的建设体系,强化协调形成合力;尽快出台政策,明确各建设主体工作职责、目标任务,明确补助标准、各级财政负担。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新媒体等开展广泛宣传,提升公众对“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的认知度。
承办单位:市建设局主办,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办
(八)关于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和发展方面的建议(第143号)
提案人:沈建锋、李峰、赵虹
内容摘要:特色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对于平湖农产品的推广和发展至关重要。建议加强高校技术团队引进和我市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与推广。一是搭建跨高校、科研院所和当地农业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开展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专家讲座;二是通过专业技术团队深度挖掘我市特色农产品种源信息采集和追溯,建立每个特色农产品完善的种源信息库;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整合农产品品牌,保护和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专利技术;四是编制专门应急预案,成立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处理小组,建立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管理机制;五是开发和挖掘有潜力有特色的其他特色农产品加以保护和推广;六是定期举办我市地域特色农产品展览会和推广会。
承办单位:市农合联主办,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