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金睿敏
通讯员 郑凯欣
本报讯 多年来,在新仓镇的新居民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甭管你是初来乍到的新居民还是扎根多年的异乡人,只要有事,就找刘大姐!”新居民口中的“刘大姐”就是刘艳荣。
刘艳荣今年已经69岁了,2002年因大儿子工作关系和自己的丈夫一同从东北来到平湖后,这一待就待了20年。从最开始因语言不通需要受人帮助,到后来主动帮助他人,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更多的是因为她身上既有江南水乡浸润下的温柔,也有东北人骨子里的古道热肠。
“来吧,我理发水平一般,不嫌弃就来!”“大妹子,不要急,我替你跟房东沟通!”……给小区的弱势群体及环卫工人理发,帮语言不通的新居民做翻译,为刚来的新居民找工作安排住处……刘艳荣就像是一位大家长,悉心照顾着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新居民。每年到春节前,刘艳荣又会多一层新身份——“钥匙管家”,因为信任,或租住,或买房在这里的新居民在春节回老家前都会把钥匙交给刘艳荣保管。“那时候,我家里最少的时候都有三四把别人家的钥匙,都是他们主动放在我这里的。”刘艳荣回忆道,最多一次,曾有8户人家把钥匙寄放在她那里,很多甚至都不是提前跟她说,而是临走前过来,直接将钥匙托付,足见别人对她的放心。收下他们的钥匙,也就是收下了“委托”,刘艳荣隔三差五都会开门去检查是否有出现漏水漏电的情况。有一年,她照例去给托付钥匙的新居民查看房子情况,谁知一进门刚踩下去就摔了一跤,起身一看才发现,屋子里早已是“一片汪洋”。她急忙赶到厨房,发现厨房的水管一直在往外冒水。来不及多想,她马上打电话联系对方,让对方找人帮忙,自己也到处联系奔波,忙了两天才把问题彻底解决。她说,这样的情况遇到过很多次,都是因为下水管堵塞造成的,幸好发现及时不然将会酿成大祸。
除了“钥匙管家”,刘艳荣还在疫情期间当了一回“带菜达人”。今年新仓疫情暴发后,不少小区紧急封闭,使得很多居民毫无准备,措手不及。当时一位新仓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被隔离在家不能出门,但家里储备的物资已不充足,正当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医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刘艳荣的电话。因为刘艳荣自己所住的小区没有被封控,因此她一接到电话就立刻准备好伙食为对方送去。疫情期间,像这样需要刘艳荣送菜的居民还有很多,她都一一应承下来,有些小区志愿者不能送上楼,她就想尽一切办法为隔离在家的居民们缓解物资上的压力。
如今,随着平湖发展越来越快,新居民也越来越多,东北“刘大姐”的退休生活也越来越忙碌,但她丝毫没有怨言,反而乐在其中。“我自己就是新居民,以前刚来平湖时,我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我心里始终记着这份温暖,现在我也想为这些新居民尽一份力。”刘艳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