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人文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丘为

丘为,生卒年和字号均不详。苏州嘉兴县人,其故居后称丘为里,现属平湖市钟埭街道。其生平主要记载于《新唐书·艺文志四》,但十分简略,原文为:“《丘为集》,亡。苏州嘉兴人,事继母孝,尝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时年八十余,而母无恙,给俸禄之半。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为异,唯罢春秋羊酒。初还乡,县令谒之,为侯门磬折,令坐,乃拜,里胥立庭下,既出,乃敢坐。经县署,降马而趋。卒年九十六。”另外,《唐才子传》、《唐诗汇评》、《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唐诗大辞典》(修订本)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根据这些有限的文字记载,从中可得到他的一个简要的生平。丘为的生母早逝,但他对继母十分孝顺。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便回家苦读数年,终于在天宝二年(743)考中进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贞元四年(788),以左散骑常侍致仕,当时丘为已年逾八十,由于其继母尚在,朝廷十分优待,便给予一半俸禄,让他用来奉养老人。丘为的继母病逝后,有官员提出应停止丘为享有的一半俸禄。但时任观察使的韩滉认为,给致仕官俸禄,目的是惠养老臣,不能因为丘为的母亲病逝而停止,只应减去春秋两季朝廷赐给的羊、酒。丘为为人十分谦恭,举止有礼。他刚致仕回乡时,有一次嘉兴县令来拜访,便弯腰守候在门口。等县令进门坐下后,丘为便恭恭敬敬地行拜礼,等陪同的里长出去后,才坐了下来。有时骑马经过县衙门时,立即下马,等过了县衙后再上马骑行。终年九十六岁,是唐代享年最高的诗人。

丘为有诗文集行世,后散佚。至今存世的诗歌有18首,其中《全唐诗》存诗13首,《全唐诗外编》补诗5首。陈伯海《唐诗汇评》称丘为“为诗长于五言”,在存世的18首诗歌中五言诗占13首,其中除《渡汉江》疑为戴叔伦的《江行》,《留别王维》疑为王维的《留别丘为》,《省试夏日可畏》疑为张籍所作外,传世有《寻西山隐者不遇》、《题农父庐舍》、《泛若耶溪》等五言诗10首。他的诗格调清幽淡逸,多写田园风物,文学史上将他列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作者之一。明末清初文学家贺贻孙《载酒园诗话又编》一书中称——

读丘为诗,如坐春风中,令人心旷神怡。其人与摩诘(即王维)友,诗亦相近,且终卷和平淡荡,无叫号嘄噭之音。

实为确评。

丘为与山水诗人王维为同时代人,他们交谊甚深。据元代辛文房所编撰的《唐才子传》记载 :“王维甚称许之(指丘为),常与唱和。”此外,与王维的交往也可由以下这几首诗为证,如丘为的《湖中寄王侍御》,其中“每有南浦信,仍期后月游”,这两句直接抒发作者每次收到对方的信后便渴望与友人的再次重逢之情,而通读整首诗,更能明显地感受到两人间的深厚交往所言非虚。此外还如《留别王维》——

归鞍白云外,缭绕出前山。

今日又明日,自知心不闲。

亲劳簪组送,欲趁莺花还。

一步一回首,迟迟向近关。

虽然这首诗有学者认为是王维写给丘为的《留别丘为》,但不管怎样,从诗句本身入手,我们可以感知两人间的交往及深厚情谊。另外,王维也为丘为写过一些送别的诗以表达二者之间真挚的友谊,例如《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送丘为往唐州》等。

作为一个江南诗人,丘为的诗歌受吴越山水诗的影响很深,在诗歌创作时遵循吴越山水诗从旧景中见新情的创作路数:以吴越山水为题材,从平时日常生活所见中取景,诗歌语言口语化,同时和声律相结合,具有明白易懂、浅近流畅的特点,诗风清幽平淡,正如明末学者唐汝询《唐诗解》所评:“丘为,苏人,未免染吴音,然亦清情不凡。”如他的颇具江南农家风味的《泛若耶溪》——

结庐若耶里,左右若耶水。

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

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

每得樵风便,往来殊不难。

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

短褐衣妻儿,馀粮及鸡犬。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

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

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是绍兴境内一条著名的溪流,历代有许多文人墨客写诗赞美,但大多数人在此泛舟时只注意到了此地的山水之美,而丘为的诗使山水、田园两大题材的表现和意趣融为一体。诗人用独特的角度,将若耶溪两岸青草常绿的优美自然环境和陶渊明诗中的田园风味结合起来,向我们展现了一幅近水田家的生活图景:隐者在若耶山里构筑了房舍,若耶溪从房屋两边流过。长于河边的青草四季常绿,隐者平日钓鱼、砍柴,由穿着粗布短衣的妻子、孩子相陪,用多余的粮食喂鸡犬,日暮时鸟雀归林,尚年幼的儿子呼牛归家。整首诗的描写正如明代文学家钟惺、谭元春在《唐诗归》一书所评“说来只是清幽,全不萧条”、“说得逶迤而不闲散”, 别具一番风味。又如《寻西山隐者不遇》一诗——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这首五言古诗是他早年的作品,大约写于其中进士之前。如题所示,诗人是专程到山中寻访隐者,结果却未见到。但看到居处环境,有感而发,便写了这首诗。诗的前八句为第一层意思,写访友不遇。后八句为第二层意思,写不遇中又有得:从山间清新幽绝之景中,寻得幽情雅趣。前二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景,为抒情作铺垫。“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这四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我们读到这里,不仅一位志趣高雅的隐者形象浮现在面前,而且似乎也看到了一位与隐者同调的高士。因此,这首诗与其说是访隐者,不如说是寻幽趣,从中也可探寻到诗人的志趣所在。

■ 郭杰光

2022-08-22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61330.html 1 3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丘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