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钱澄蓉
实习生 杨欢欢
通讯员 季小英
本报讯 近日,当湖街道佳盛公寓内的一处房屋内格外热闹,不少老同志聚集这里,欢声笑语一片,此处有着一个温暖的名字叫“老兵之家”。这个“老兵之家”的筹建人是今年68岁的姜健仕,他不仅是我市文化战线上的一位退休职工,也是一位退伍老兵,用他的话说,打造这个“老兵之家”是为了让老兵们有个常聚首的地方,也为了留住一份对部队的情怀。
7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这个“老兵之家”,一进门,屋内装饰让人眼前一亮:桌椅板凳都是些老物件、一台上世纪80年代的海鸥电扇正在摇着“脑袋”工作着,墙上挂满了泛黄的老照片、桌上摆着不少书籍和一架战机模型……穿着一身空军“纪念服”的姜健仕正煮茶等客,等待他的老战友来喝茶闲聊。“这个老兵之家是我自发组织,面积共37个平方米,分为活动室、木作工作室两个区域。”姜健仕介绍说,这里每天都有战友前来,一般集中在下午和傍晚时分,大家坐在一起看看新闻、聊聊变化,或者一起做做木工活、交流下社会上的新事物,偶尔也会接待外地来访的战友。
姜健仕在1976年应征入伍,成为大连某某部的空军,在部队共服役4年的时间。那年正值部队扩招“城市兵”,全市与姜健仕一起入伍的战友有300多人,这让姜健仕拥有了更多战友,这也是他的“老兵之家”格外热闹的原因。“2015年我退休后成立这个‘老兵之家’,初衷很简单,就是给退休在家的老战友们提供休闲的场所,大家一起回忆经历、怀念战友、交流近况、培养爱好。”姜健仕说,如今,上门过“集体生活”的老战友越来越多。
这个“老兵之家”的作用不局限于这方寸之地,2015年姜健仕和几位战友以“老兵之家”的名义发出“回家看看”的号召,组织了本地、外地的40多位战友一同回部队走访,并给部队送去了一批慰问物资。而为了向这些老战友表示感谢,部队也特别定制了一批空军“纪念服”送给大家。时隔多年,这件蓝色的纪念服依旧是姜健仕等一批老兵的“心头好”,时常穿在身上,也成了“老兵之家”一道独特风景线。
如今,哪位战友生病了,组织上门慰问;组织活动,始终不忘邀请战友遗孀参加,感受集体温暖;组织老战友参与美丽乡村游,用镜头记录家乡变化……一个小小的“老兵之家”燃起了一簇簇小火苗,照亮着老兵们的退休生活,温暖着老军属们的心,也让正能量有了发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