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 峨
1965年的一天,平湖县莫家地主庄园陈列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背着行囊,行色匆匆,吃住都在陈列馆里,这让家住南河头旁,建国路上的小伙子张强国感到十分好奇:以前驻扎在这里的部队都走了,现在来的这批人又不像是过来的参观者,他们到底是谁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强国路过陈列馆就会特意往里瞧瞧,只看到这些陌生人拿着尺子、图纸、颜料在不停交流、测绘。巧合的是,不久后,这群陌生人需要一名摄影师将有些资料拍摄下来,刚好张强国就是东大街(现为“解放东路”)大同照相馆的摄影师,这样一来二去,他们开始熟悉起来。原来这批人是省里派遣过来的,是以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萧传玖和国画系李震坚为领队的两支师生团队,他们是为莫家地主庄园陈列馆制作雕塑群而来。
1963年7月,平湖县委决定建立地主庄园陈列馆筹建组,负责修复位于南河头的莫氏庄园。除了召集本地众多技艺精湛的泥、木、漆工等以外,还聘请杭州雕塑企业来制作石膏雕塑,希望经过一年时间把老宅修复一新并对外开放。
1965年,浙江省委委派时任宣传部副部长金滔来平湖主抓这项工作,准备从陈列馆门口开始,制作群雕,每一个雕塑都需要和真人一比一还原。同时,上级还将莫家东侧原程姓宅第大厅以南部分的民房拆除,建设序馆及马蹄形的租栈群雕回形长廊,居民则迁至仓弄。规划共制作500个雕塑人物形象,待建成后将超过四川的刘文彩地主庄园陈列馆的规模。如此繁重的任务,使得浙江美术学院奉命派出这10多人进驻莫氏庄园现场,构思创作,加紧赶制。
雕塑不比画画,那时又没有网络资料学习,都是师傅手把手带出来。每个人物长相不同,身份不同,表情也不同,因此要制作这么多一比一的人物难度非常大。首先要了解莫氏庄园人员的大致情况,画雕塑草图,制作基座,搭建支架,填充内容物,之后将雕刻重心从大致形状移至细节部分,加入细节,制作纹理,根据材料进行风干,再给雕塑上颜料,最后根据具体需要使用不同织物做衣服,然后用假发、真发代替雕刻头发,看上去尽量接近仿真效果。
在这其中,制作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是眼神,通过眼神能看出这个人物的神情。所以为了抓住雕塑的眼神刻画,萧传玖他们时常要走上街头,观察每个人物眼神的变化,然后几人再进行反复讨论。此外,当时雕塑艺术停留在传统的技法,对现代雕塑的刻画,相关资料较少,萧传玖等人也是多方寻找相关资料,再经过自己的摸索研究,力求还原人物的本来面目。
据当时莫氏庄园工作人员谢炳华介绍,材料物资十分紧张,都是通过上级专门拨款才能采购到木材和泥巴。获取材料后,需要打开方砖往地底下打桩,泥巴多了就会黏合不住容易掉下来,于是制作团队往泥塑里放棉花,增加摩擦力,还去买玻璃球来做眼睛,这样做出来的雕塑作品人物形象就会炯炯有神。
几个月时间,这支队伍采购木石、捣拌细泥、破砖打洞,不分昼夜地大干特干,先后塑成了交租行列群像和五组逼租卖女雕像。在这些雕像中,地主们贪得无厌,帮凶们丑恶嘴脸以及佃户的委曲求全、痛苦绝望的神情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当时,凡是看过这几座雕像的人,无不对地主和帮凶感到愤怒,对佃户表示同情。
渐渐地,莫家地主庄园陈列馆雕像制作逐渐步入正轨。可天不遂人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浙江美术学院紧急通知师生团队回校,陈列馆扩建提升改造不得不停了下来。当时,萧传玖已带领师生在莫氏庄园日夜奋战了9个月,完成量还不到计划中的一半,他感到十分可惜,如果这个宏伟计划能如期完成,平湖莫氏庄园肯定会“一雕成名”,引起轰动。
由于离得近,在雕塑制作期间,张强国经常会去萧传玖的团队“串门”,因此他常能在现场看到萧传玖认真指导他人的场景。这其中,还有头发稍白的王卓予老师,以及当时还是学生的周文清。张强国回忆,周文清当时25岁,比他大5岁,两个年轻人一有空闲时间就会走到一起。他时常会带着周文清到平湖各处走走看看。有一次,他带着周文清去乍浦海边玩,两人还一起合影留念了。后来到了不得不离开的时候,周文清对平湖依依不舍,临走时将一个带有船型的有两个小人的调色盘送给了张强国。
这一走,就是近60年,张强国至今都不知道,60年前和他建立起深厚友谊的这些人,竟有如此的学识和能力。萧传玖是现代雕塑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分会副主席等职。1929年进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在校期间曾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所作木刻作品《交涉》为鲁迅收藏。1933年留学日本,进入东京大学艺术科雕塑系,并师从藤岛武二学习肖像画,从杜边义之学习雕刻。1937年毕业回国,从事美术教学和创作。1946年又被聘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雕塑系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作品有《鲁迅》纪念铜像、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大浮雕《南昌起义》等。
王卓予则是中国现代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的得意弟子,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1953年跟随刘开渠、萧传玖进京,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作品的创作。同时,王卓予以他深厚、严谨的造型能力与萧传玖共同承担起《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的浮雕创作,并参与《辛亥革命》部分的浮雕创作工作。1977年又参加了毛主席纪念堂群雕的创作。
而赠与他友谊调色盘的周文清,之后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杭州画院副院长,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荣获“世界书画艺术名人”等称号。
时光回望,现今近80岁的张强国依旧能清晰地回忆起萧传玖等人在莫氏庄园塑起一尊尊雕塑的场景,也能清晰地记得自己带着周文清去乍浦海边的游玩时光以及与他们之间存留的浓厚友谊。岁月如梭,曾与周文清合影的照片已在搬家时不慎丢失,现在的张强国心中一直留着一个心愿,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再见一见曾赠与他调色盘的周文清,再带他去一趟乍浦的海边,走一走曾经奋斗过的莫氏庄园,拍一张合影,重温这段难得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