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林旭东
通讯员 郑凯欣
本报讯 高锰酸盐指数比去年同期减少34%、氨氮指数减少65%、总磷指数减少62%,河道水质从Ⅳ类水升级为Ⅲ类水……根据今年8月与去年同期的数据对比,新仓镇红星河的水质提升成绩令人振奋,用实打实的数据展现了新仓镇今年“五水共治”工作取得的成绩。
今年以来,新仓镇以水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为核心,以断面水质防反弹为主要任务,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工作,全面扎实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增效,在“治污水”上尽全力、下苦功、求实效,助力零直排区建设迭代升级,实现水质根本好转。碧波荡漾的红星河也成了新仓镇水质全面提升的一个缩影。
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增效是今年新仓“五水共治”工作的“主战场”。近日,记者来到新仓镇工业园区时看到不少企业正在对污水管网改造提升。“今年我们开展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增效百日攻坚行动,采用蓄水试验形式全面排查园区118家企业和公共道路污水管网,梳理问题企业和点位,绘制管网图,下发督办单,班子领导带队破难,铁腕推动全面整改,高标验收确保清零,真正实现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改善工业园区周边河道水质。”新仓镇生态环境办主任颜荣标说。根据嘉兴市工业园区地表水环境质量通报,2023年9月新仓镇工业园区2个检测点水质数据同比大幅提升,总体水质由Ⅳ类提升至Ⅲ类,排名提升9个名次,改善率排名嘉兴17。
新仓镇污水管网有两大痛点——“收集不佳”和“输送不畅”,在解决“收集不佳”痛点上,除了开展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百日攻坚之外,新仓镇还委托水务集团对全镇9条重点河道排水口进行排查,对问题排水口雨污水管网问题进行溯源,对重点问题开展集中维修;招标技术单位对全镇13个生活小区开展排查,对汛期存在水淹问题雨污水管网问题突出的红光苑、家和苑、秦沙苑、金星苑、花港苑、新枫苑等6个小区开展集中整治。在解决“输送不畅”痛点上,新仓镇积极与水务集团污水公司对接,加强了污水输送的调度管理,累计疏通排查管网40余公里,对排查发现的8处严重断裂破损点位开展抢修,大大提高了全镇管网输送能力,对降低管网污水液位减少污水泄露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两大痛点的缓解,为新仓镇争创2024年嘉兴市级和省级“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杆镇打下扎实基础。
“五水共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着力“治污水”,新仓镇更是突出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建设12000亩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实施“生态沟渠+”治理模式,净化农田尾水,推动稻田退水的生态循环。同时,河道疏浚和综合治理、“碧水绕村”、“平湖市放港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的大力实施,为新仓镇水环境治理和水质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立足当下,谋划长远,为实时监测和掌握污水运行情况和水质数据,实现智慧管控,“我们将通过建立“水治溯”全域智控平台,设置21个重点河道水质监测点,在污水管网重要节点安装30个流量仪、液位仪等方式,实时监控水质变化和污水输送情况,达到展示可视化、运维信息化和监管数字化。”颜荣标说。在维护好污水管网,保障污水输送的同时,他们也将全面推进水系畅通、生态农业和水生态修复工作,推广建设生态缓冲带、水下森林等水生态修复措施,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及水生态景观,实现秀水长清,宜居宜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