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澄蓉
本报讯 近几日,市民能够明确感受到雾霾天气的侵袭。市气象台监测分析,由于近期没有明显的降雨,大气扩散条件较差,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滞留,因此容易形成雾、霾天气。另外,根据省、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预报,受上游污染物传输影响,我市空气质量持续低迷,存在PM2.5小时“重度污染”风险。
雾霾天气,如何做好个人防护,保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和安全,是广大市民所关注的事情。为此,记者向市疾控、交警等部门进行了解,作出了一份“防霾”攻略,了解个人防护、家庭环境保护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做法。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PM2.5是一种可吸入颗粒物,其含量的增加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人体暴露于PM2.5污染中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体弱的老人、小孩、孕妇等,应减少外出,特别避免户外运动。”市疾控中心监测科副科长郭林杰介绍,哮喘、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若需外出,要随身携带药物。值得注意的是,戴口罩依旧是个人防护最重要的“王牌”,能够挡住空气颗粒物,N95、KN90等型号的医用口罩都对PM2.5的防护有很好作用。另外,市民还需注意口罩最好不要反复使用,避免带来二次污染。
雾霾天出门再进入室内后,要及时洗脸、洗手、漱口、 清理鼻腔,以防止 PM2.5对人体的危害。洗脸时最好用温水,洗掉脸部、手部的颗粒,并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如有条件可使用棉签或者吸鼻器。
对于室内环境,正常情况下,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最佳方法。在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时,应关闭门窗,选择空气状况较好的时段通风。另外,室内安装有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等设备的,可以在雾霾天中使用起来。同时,适量在室内添置绿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雾霾在夜间和清晨出现最为频繁,这也与城市早晚高峰“重合”,对行车安全影响极大。因此,市交警部门也给出了相应建议。一方面,建议关闭车窗、将车内空调设为内循环,这样既能有效地让车内空气流通起来,又能减少可吸入颗粒的进入;另一方面,要注意在高峰时段保持车距,若需刹车,可连续轻点刹车,既可以控制车速,又能在刹车时让尾灯变亮,可提醒后面的车辆注意。
“最重要的还是及时打开雾灯、示廓灯或近光灯,特别是一些新车车主,在出发前要提前了解车灯按钮的设置,随时准备开启这些车灯,如果在高速路上行驶或者雾很浓的情况下还要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市交警大队民警黄吉巍介绍。此外,可间歇使用雨刮器把挡风玻璃上因雾气凝成的小水珠刮干净,以改善视线,遇到情况不明,勤按喇叭可有助于其他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