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陶佳敏
“人大代表就像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系着万千群众。”这是市人大代表、独山港镇韩家庙村党委书记杜海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人大代表,杜海平既当基层问题的“侦查员”,又做社会治理的“多面手”,用实干担当书写履职为民的生动答卷。
红色教育是杜海平关注的一大重点。已为人父的杜海平在陪同女儿参加研学活动时,发现了令人忧心的现象:学生们在纪念馆里走马观花,大多忙于拍照打卡,研学的效果没有真正体现。
“独山港镇有抗战碉堡群、百人坑遗址等红色资源,这些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要充分运用起来、传承下去。”带着这份初心,杜海平走访调研了全市十余所中小学。他发现本地红色资源在研学活动中的利用率不足30%,爱国主义教育“重形式”而“轻内涵”。于是,他在去年闭会期间,提交了《关于用好红色资源,加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建议深度开发红色旅游研学路线,发展红色旅游等,促进红色教育落地生根。
这份建议得到了教育部门的积极落实。组建红色文化宣讲团开展百场校园巡讲,开发“红色记忆”亲子研学路线,推动红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体系……丰富的活动带领一批批学生走近红色教育。看着学生们在烈士墓前认真献花、在抗战遗址聆听讲解的场景,杜海平倍感欣慰。此外,他还向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执法事项覆盖率,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在基层落地生花的建议》。
如今,这位扎根基层的人大代表又将目光投向了共同富裕的大课题。作为村党委书记,他时常思考:集体经济发展如何与村民增收同频共振?在杜海平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走访心得:要打造“共富工坊”吸纳闲散劳动力,要培育“村民主播”拓宽农产品销路,要开发经济合作社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广泛收集民意,提出针对性建议,努力为促进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民生关注的焦点,就是我履职的着力点。”沿着这一目标,杜海平正用实际行动作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