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为进一步提升特种钢材产品核心竞争力,我们企业目前正计划构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高标准生产管理体系,因此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关键时刻多亏有农商银行500万元的‘科技指数贷’,手续简单放款快,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近日,看着先进生产设备陆续就位,自动化“热处理”生产车间建设稳步推进,安格利斯材料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
据悉,“科技指数贷”是农商银行针对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的一款科技金融产品,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通过对企业多维度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指标进行全面且深入的量化评估,从而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盘点】
将企业的科技创新“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科技指数贷”的成功落地标志着农商银行在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当地科创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而这也是该行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供给,实现与科技企业的双向奔赴,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
“不同于传统企业,科创企业的发展模式普遍具有轻资产、高技术、高成长、高不确定性等特征,加之缺少传统抵质押物,往往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沈佳告诉记者。为破解这一难题,推动科技金融赛道建设全面提速,该行积极探索迭代“四专一生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完善“1+1+10”的科技金融专营模式,持续推进与政府部门、产业基金、创投机构、高新园区、担保公司等合作,构建服务科技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在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上,该行聚焦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和需求,创新研发“技改贷”“科技指数贷”,积极推广“科易贷”,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同时,创建科创金融专员队伍、技术经纪人队伍、产业分析研究队伍“三支队伍”,以精准化、精细化、精心化的金融服务,提升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数据显示,至2024年末,该行科创贷款余额(嘉兴市科创企业培育库名单)74.49亿元,较年初增加7.47亿元;科创贷款户数571户,较年初增加40户,占我市科创企业总数的37.30%;服务科创企业973户,占我市科创企业总数的63.55%。
精准滴灌
释放绿色发展动能
【看点】
“农商银行的‘绿色工厂贷’就是企业发展的‘及时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去按照持续脱碳路线图,探索建立零碳工厂,加快实现绿色转型。”近日,得知平湖农商银行发放的300万元“绿色工厂贷”成功到账后,浙江嘉特保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欣喜不已。
执绿色之“笔”,绘产业“新卷”。“绿色工厂是推动企业生产方式、产业绿色化转型的有效途径,也是银行深耕绿色金融,‘贷’动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农商银行科创与绿色金融事业部负责人陆世伟这样说道。去年以来,针对国家、省、嘉兴市绿色工厂建设、技术改造、设备升级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项目的融资需求,该行创新推出“绿色工厂贷”,给予企业优惠的信贷利率和灵活的还款方式,降低绿色工厂的融资成本,促进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至2024年末,已为15家绿色工厂发放信贷资金3.58亿元。
【盘点】
添足“金动力”,赋能“绿发展”。从提升绿色金融产品市场契合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到充分发挥金融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导向作用,实现从“绿”到“金”的华丽转身;再到拓展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在广袤的金平湖大地上书写不同“生态故事”……作为低碳浪潮中的绿色金融践行者,农商银行多维布局、精准发力,创新探索“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机制,逐步构建工业绿色转型、农业绿色发展、居民绿色消费的“三绿”服务体系,持续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创新推出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取水权等绿色权益抵质押贷款,进一步满足企业个性化、多元化的融资需求。至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37.26亿元,较年初增加15.50亿元。
在聚焦助力绿色工厂、推动产业发展绿色化的同时,该行还深入对接我市首家嘉兴市绿色工业园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定期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宣讲绿色金融产品,了解企业融资需求,为企业送去政策“红利”。除此之外,为进一步开发绿色能源,推动清洁能源多元化,该行还积极走访清洁能源产业企业,了解清洁能源企业的项目进展、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对重点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项目提供“一对一”金融支持方案,助力平湖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提质增效。
持续发力
擦亮金融为民底色
【看点】
“多亏了你们提供的290万元信贷资金,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财务成本。”近日,平湖千瑞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地对贷后回访的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说,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无异于一场“甘霖”,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激荡金融“活水”,助力“创客”逐梦。去年以来,农商银行聚焦“农创客”培育发展,不断完善“农创客”贷款准入、授信、利率、担保方式等机制建设,以“足额、便捷、优惠”的差异化普惠金融服务,助力生态农业、数字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相互融合的现代新型农业创新发展。至2024年末,对接名单内“农创客”420人,用信余额2.90亿元。
【盘点】
普惠金融,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发展大局。如何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加速推进便民利民政策落地,助力乡村振兴和小微企业发展?为回答这一命题,农商银行以开拓思维“开题”,以实干作为“解题”,以高质效金融服务擦亮为民底色。
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村级经济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见真章;加强精准对接,打造两家普惠金融特色支行,持续推进“民营小微金融滴灌工程”,积极融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服务民营小微显成效;拓展跨境服务,助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获批浙江省外管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金融春风拂过,处处欣欣向荣。在一项项强有力的服务支撑下,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宽,为平湖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农商银行纵深推进“助共富,惠万企”专项普惠走访活动,客户经理队伍走入千企万户、走入田间地头,进厂房、走群众、访农户,积极对接国计民生需求;宣讲惠民政策、推广普惠金融产品,开展矩阵式金融服务,进一步打通了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2024年,累计走访客户19387户。其中,走访个人5262户,发放新客贷款8727.73万元;走访商户7173户,发放新客贷款1.16亿元;走访企业6952户,发放新客贷款8.87亿元。
优化供给
创新适老金融服务
【看点】
“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最容易受骗,现在听了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对骗子常用的一些套路做到心中有数,懂得了应该怎样去加强防范。”近日,农商银行在钟埭街道西林寺社区举行的反诈宣传活动现场,居民张阿姨一手拿着反诈案例宣传页,一手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为持续守好老年客户的“钱袋子”,护航幸福晚年生活,农商银行在开展厅堂微沙龙的同时,走进老年学堂、社区、养老院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年群体普及反诈、反洗钱、防范非法集资、存款保险等金融知识,进一步增强老年群体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去年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0余场,受到老年群众的好评。
【盘点】
从硬件设施改造到软实力提升,从网点服务到社区宣传,近年来农商银行围绕客户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以线下网点为根基,结合线上养老金融专区,深度融合“金融服务”与“养老特色”,为老年客户打造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我们以网点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网点适老服务,持续做好智能机具适老化改造与提升工作,还设置了老年客户绿色通道和专项服务窗口。”农商银行营业部负责人陈春燕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营业厅内的适老化设施。目前网点提供无障碍通道、服务引导指示牌,并配备轮椅、爱心座椅、老花眼镜等常用适老设备,为老年人提供更暖心、更便捷、更舒适的金融服务。
除了硬件设施的设置,在服务品质方面,该行不仅建立了为特殊老人上门服务的“特事特办”机制,还不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财富增值需求。在分析老年客群理财需求及风险偏好的基础上,推出面向养老客群的“安养款”系列理财产品,帮助老年人实现财富增值,提高退休生活质量。此外,持续推进养老综合服务下沉,打造8个老干部局“银色家园”阵地、30个“社银合作”网点、38个“幸福医保驿站”,设立“医保服务窗口”,推广医保一次性补缴业务、三代社保卡发卡换卡及养老待遇改签“一站式”办理,至2024年末共办理医保一次性补缴业务4073笔、补缴金额6036.73万元。持续深化政务“一网通办”服务,推进“爱心卡”应用场景建设,至2024年末老年客群“爱心卡”覆盖率82.22%。
深化赋能
加速推进数实融合
【看点】
为加速推动浙企智管体系落地,增强数字生态产品的专业服务能力,有效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2024年6月农商银行开展了数字生态业务培训。一级支行副行长、二级支行行长、全体客户经理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等参加培训。
培训会上,公司金融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了数字生态产品对于银行客户黏性提升的重要性,并重点讲解了如何加强推广运营群使用、注重系统实操、推进公司业务一体化营销。随后,还详细介绍了云薪酬、云报销、云财务三款生态产品的设计理念、新功能界面,对签约开通步骤、操作流程进行系统演示。会后,与会人员在现场完成了数字生态线上问卷测试。
通过此次培训,使该行员工对数字金融业务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操作技巧,为下一步推广和应用数字生态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盘点】
“足不出户办业务”“一站服务云流程”“零距离个性化服务”……沿着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脉络,借助数字化转型的东风,一个个科技赋能的“小场景”逐步从畅想变为现实。在聚力夯实数字根基、加速抢跑数字金融赛道的过程中,农商银行从上至下深挖数据价值,以公司业务拓展、国际业务提质和零售业务转型为抓手,通过搭场景、优服务、创产品等系列“组合拳”,持续扩大数字业务惠及的广度和深度。
推进浙企智管产品体系落地,推广“浙里基财智控应用”系统,推广财资宝、票据宝、云薪酬等公司业务,便是农商银行以数字金融构建服务实体经济新生态的生动注脚。在国际业务方面,以“数”之名,该行激情演绎更多精彩——成功上线衍生品代客系统,办理嘉兴农商银行系统首笔远期结售汇业务和首笔掉期业务;开通关税单一窗口缴纳签约,成功落地首笔签约杭州关区税费直联扣款;上线智能审单系统,有效提升审单质效;成功办理首笔国内证电证系统二级市场福费廷业务。
对外拓展,丰富数字生态;内生积累,赋能转型蜕变。为实现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推动数字金融向更高效、更智能方向发展,该行持续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不仅优化数字信贷服务流程,深化小微数智金融服务模式,加快推广数字化营销体系,还改进授信审批、风险管理等模型,搭建零售准入评分卡模型,探索建立客户标签,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体验感。同时,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优化不良贷款管理模块功能、对公开户展示模板及设备管理功能,实现资产数字化、业务流程化、功能模块化、操作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