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汤智娟 通讯员 时 逸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眼下,正是野生动物彰显春日活力的黄金时节。在平湖,一场由珠颈斑鸠、白鹭、喜鹊等野生鸟类领衔的春日盛会正悄然拉开帷幕,它们用蓬勃的生命力,为平湖奏响了动人的春之旋律。
野生动物何以在平湖这方天地自由生长?答案就蕴含于“自然”的回应之中。“守护野生动物,就是守护生命共同体。”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金志元说,这是平湖自然资源和规划人对生态价值的深度尊崇,亦是他们脚踏实地的行动指南。为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创新思维开展专项保护行动、生态修复、科学监测等工作,多管齐下守护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如今,我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正稳步迈向新高度,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大步前行。
锚定“百日攻坚”
彰显“野保”工作新成效
平湖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通道,每年春天都会迎来诸多珍稀候鸟,它们与在此定居的鸟类一同将平湖的春天装点得生机盎然。然而,一些不法之徒却将“黑手”伸向了这些“空中精灵”。为构筑候鸟迁徙“绿色通道”,今年2月我市启动严厉打击张网捕鸟违法行为“百日攻坚”行动,全面打响护鸟“保卫战”。
组建“清网”巡护队伍,开展部门联合督查,广泛宣传护鸟知识……自“百日攻坚”行动实施以来,一系列护鸟举措构筑起了鸟类安全栖息的屏障。为确保攻坚行动见实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专门成立工作专班,组建9个巡查小组,每日赴各镇街道开展清网督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截至目前,全市已出动巡护人员12300多人次,巡护野生动物栖息地5120余处。通过“今平湖”APP等媒体宣传60余次,短信宣传6万余条,张贴标识35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2.2万余份。此外,依托全市公交站台、公交车LED、智慧路灯双向显示屏等载体,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鸟类生态的良好氛围。
在此过程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进一步强化执法联动,积极攻克查办案件中的难点堵点,严厉打击违法行为。针对查办案件中鉴定费无法落实等问题,主动介入,向上汇报争取,为案件办理提供有力支持。据统计,今年2月以来已查办刑事案件4起,查办行政案件6起。
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关键一环,鸟类等野生动物赋予了生态环境蓬勃活力与多样魅力。为守护好这些“自然精灵”,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深入开展“清风行动”“之江利剑”“两省一市清网行动”等一系列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截至去年年底,共办理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损害赔偿案件5起,赔偿费用2.31万元;办理陆生野生动物行政处罚案件15起,罚款金额1.35万元;下发非法猎捕野生鸟类违法行为举报奖励金1笔,发放奖励0.1万元;救护野生动物86只,其中救护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20只。通过一系列案件的办理,不仅形成有力震慑,也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为促进我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奠定了坚实基础。
探索“替代修复”
开创生态补偿新模式
春风拂绿,万象更新。在平湖市生态修复司法保护基地(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内,30株黄山栾树正迎着春日暖阳茁壮生长。这些以“替代修复”之名扎根的珍贵彩色树种,在林业守护者的悉心照料下,已然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新生力量。
“替代修复”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相关部门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一次创新尝试。“像一些野生动物资源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即便支付了损害赔偿金,也难以挽回损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管理科(林业工作站)副站长李春耀介绍说。为切实将损害赔偿落实到生态修复中去,去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携手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在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建立平湖市生态修复司法保护基地,通过异地补植复绿、劳务代偿等方式,督促危害野生动物资源案件中的责任人员履行生态修复义务,由此既守住法律的尺度,又体现判罚的温度。
如今基地内的一棵棵黄山栾树,正是替代性补植复绿的首批“见证者”。据悉,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期间,黄某和金某在曹桥街道孔家堰村树林内,采用网捕的方式非法捕猎野生鸟类14只,后被查获。公安机关从黄某、金某处扣押野生鸟类9只(经鉴定,9只野生鸟类均被列入“三有”野生保护动物),另获悉其已食用野生鸟类5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其行为对野生动物资源及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损害,根据损害事实以及征询意见,由黄某、金某承担野生动物资源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并以购买苗木进行异地补植复绿的形式修复生态环境。去年6月,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相关部门的监督下,30棵黄山栾树在基地内“安家”,也为今后更多野生鸟类栖息提供了“避风港”。
有尺度、有温度、有力度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让生态资源“破坏者”成为了“守护者”,也让更多人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同行者。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今年植树节当天,又有30余棵黄山栾树以异地补植复绿形式落地扎根,与基地内其他树种共同为生态“添绿”。
定制“鸟类背包”
开辟科学监测新路径
在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修复稳步推进的当下,我市野生动物资源愈发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态势。根据平湖市最新陆生野生动物(重点保护物种)调查数据显示,我市现有各类陆生野生动物579种,较上轮调查新增52种,浙江省首次记录鸟类1种(林柳莺),另外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目前共记录鸟类17目54科200种,其中33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6种为省重点保护鸟类。
野生动物资源越丰富,意味着保护责任越大、任务越艰巨。如何才能筑牢野生动物保护安全防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直在创新突破。“我们在落实常态化宣教巡护、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基础上,聚焦科学监测,不断完善生物本底数据,构筑野生动物智慧保护体系。”李春耀告诉记者,根据前期谋划,今年将在系统性开展猛禽监测的基础上,发力建设猛禽长期监测点,并通过定制“鸟类背包”,开拓鸟类监测与保护工作新局面。
所谓“鸟类背包”,就是利用技术手段给鸟类按上用于野外调查和监测的设备,运用这些技术设备开展长期监测,能够科学掌握迁徙猛禽的种群数量、群落组成及其变化趋势,及时洞悉猛禽种群和栖息地现状,弥补基础数据不足,为制定猛禽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以及评价保护对策有效性提供关键依据,也为后续开展疫源疫病监测筑牢根基。此外,依据监测成果开展深度科普教育活动,持续增强公众生态意识,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除运用技术提高监测科学性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借九龙山入选第二批“浙江省观鸟胜地”的契机,在灯光山山顶建设观鸟平台,为猛禽监测创造绝佳条件,目前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即将投入使用。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探索突破的同时,坚持内外兼修,稳步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向纵深迈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林长制’和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依托,强化三级野生动物保护巡护力度,坚决遏制非法张网捕鸟现象,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交易等违法犯罪活动。并借助专业保护团队、协会及志愿者组织等力量,共同构筑野生动物保护的坚强防线,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漫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