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张宇青
通讯员 周啸懿
本报讯 执行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近日,市人民法院通过“执拘融合”机制,成功化解了一起长达13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并获评第八届全省司法拘留社会矛盾化解优秀案例。
该案始于2011年,居民全某向陆女士借款后未按时还款,法院判决全某还款,但其拒不履行。进入执行程序后,全某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限制高消费,但因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一度陷入僵局。去年4月,陆女士发现全某资金往来线索,法院迅速行动,依托“平治110”基层治理综合指挥协同体系,迅速联动公安部门开展协作,并通过查阅其微信账单发现其隐瞒财产,全某被依法拘留。执行法官通过“执拘融合”机制,联系全某妻子及拘留所民警共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25万元分两次还清的协议,并由全某妻子提供担保。陆女士撤回司法拘留申请,全某提前解除拘留,案件圆满解决。
“执行难,说到底就是找人、找物、找财产难。而公安、网格员等基层一线力量在‘找’这方面有着一定天然的优势。”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李建亮说,通过执行“一件事”改革,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各部门在查找被执行人下落和财产线索上提供帮助,极大提升执行效率。
近年来,我市聚焦“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着力破解市人民法院在执行领域所存在的基层协同联动不够等难题,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数智平台融合撬动机制、悬赏奖励驱动保障机制“三位一体”的深化执行“一件事”改革“平湖模式”。自2023年实行执行“一件事”改革以来,已向公安机关发起执行临控协作1502人,抓获被执行人567人,执行到位905.32万元,联动协助扣押车辆并成功拍卖80辆,成交金额541.39万元。同时依托“平治110”智治平台向各镇街道交办1088件执行案件,执行到位2433万元。
此外,针对执行标的较小的案件,我市还创新推出了执行悬赏机制和协助执行奖励机制。执行办案人员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办案需要,通知指导所在地网格员、“民声一键办”服务队在相关执行处置工作中提供必要协助,并按照规定予以奖励。截至目前,全市已筛选交办执行悬赏案件186件,有力促推了执行案件快执快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