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宇青
本报讯 情归大海,思念永存。上周六,在碧波荡漾的东海之上,一场庄重而温馨的告别仪式正在举行。在亲属好友的目送下,9位平湖籍逝者的骨灰伴随着鲜花缓缓撒入大海,完成了生命最后的“回归”。
当天上午9时,载着逝者亲属的船只缓缓驶离上海吴淞码头,驶向大海深处的海葬指定区域。抵达指定海域后,在肃穆的海葬仪式中,亲友们依次走上甲板,将亲人的骨灰与鲜花一同撒向大海。海风轻拂,浪花翻涌,望着骨灰与海水渐渐交融,他们深情鞠躬,作最后的告别。
“弟弟生前就嘱咐要选择海葬,这是他最后的心愿。”当湖街道居民金根发看着融入海水的骨灰眼含热泪,他告诉记者,去年因病去世的弟弟金根其生前最爱大海,如今魂归碧波,也算是得偿所愿。他的邻居公金林特意赶来送别这位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根其走得安心,我们这些老朋友也替他感到欣慰。”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大力倡导海葬、树葬等节地生态葬式,除每年定期举办集体海葬活动外,还对选择海葬的家庭给予政策补贴和纪念服务,让这一绿色殡葬方式更显人文关怀。而随着“回归自然、福泽后人”的绿色殡葬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接受并选择生态安葬。据了解,当天是我市第十四次举办骨灰撒海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7位逝者的骨灰魂归大海。
在倡导生态葬式的同时,我市殡葬服务品质也在不断提升。比如新仓镇安息堂最近创新推出的“暖心接驳”服务,有效解决了祭扫“最后一公里”难题。昨天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多辆接驳车正有序往返于外延停车场和安息堂之间。
“安息堂现有2万多个灵格,临近满位。”新仓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沈忠华告诉记者,新仓镇安息堂清明期间日均祭扫人数超2000人次,周末高峰期更达上万人次。针对停车位紧张、老年人步行不便等问题,安息堂自3月25日起推出免费接驳服务,将停车区域外延,并配备多辆接驳车循环接送。
截至昨天中午,接驳车已累计服务群众近3万人次,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以前开车进出都很堵,老人年龄大了行走也不方便,现在将汽车停在外围坐免费接驳车,几分钟就能到,方便多了。”新仓镇居民沈凤贤带着家中老人前来祭扫时说。
“我们将继续完善生态安葬激励机制,创新便民服务方式,让殡葬改革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百姓,助推文明新风尚的形成。”市民政局社会事务与社会福利科科长周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