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民间结婚的当天,男家称作“好日”或“讨娘子”,女家称作“出门”或“嫁姑娘”。旧时结婚名堂众多,都很有喜庆的氛围。
花轿迎娶
结婚当天,除路远的用船接送外,一般都用花轿迎娶。过去家庭条件差距比较大,但就算家境差的也会踮起脚租个花轿,让新娘风光一番,也给自己脸上贴金。
抬花轿也是有讲究的,必须安排八个爹娘双全的年轻小伙,四个抬轿、四个扶轿,另外还要雇请喜娘、吹打先生、掌包先生等同行。起轿的时候要放火铳,迎娶的嫁妆船 (也称“亲船”)同时出发,一路吹吹打打,热闹非凡。俗话说“轿子一上肩,不能歇一歇”,抬花轿是不能中途停停歇歇的,所求的是一路平安。
花轿一到女方家,双方便要同时放铳, 俗称“放对铳”。女方家大门紧闭,这个时候掌包先生开始分喜糖和红纸包,趁小孩开门之际迅速推门进屋,女方家赶紧泡茶招待。锣鼓手几次“吹哨锣”之后,喜娘便为新娘梳妆打扮。梳妆完毕,阿嫂喂一口长梗菜饭或一口糖饭,意为“长长久久”或“甜甜蜜蜜”。然后喜娘扶新娘到客堂间,新娘告别长辈,换上绣花鞋,由阿哥抱上花轿。花轿送出宅基后,由男方家接轿,到了男方家必须从“青龙头”(房屋的东南方向)进来。
结婚是大喜之事,正礼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旧时一般在80元到100元,另外还有谢娘礼,俗称“肚皮痛篮头”,通常是一块条肉。男女双方一般都要办喜酒,至于排场多大依各自经济条件而定。也有女方家当天不办酒席,而是等结婚后三朝或十二朝设 “回门酒”。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婚礼移风易俗,花轿娶亲逐渐消失,如今都流行轿车迎新娘。
搬嫁妆
嫁妆是女方家庭为新娘准备的各类家居用品、金银首饰、钱币红包等,表达了女方家长对新婚夫妇的一种祝福和保障,同时也展示了女方家庭的财富和地位。
搬嫁妆是结婚习俗中的重要环节。有的是花轿、亲船未到,女方家就把贴有红纸或喜字的嫁妆搬到场上,俗称“晾嫁妆”;有的则是把嫁妆放在堂屋间,俗称“藏嫁妆”。时间一到,女家开始送嫁妆,男家娶亲相帮的人负责接嫁妆,搬一件嫁妆,掌包先生就要发一次喜钿或喜糖,而且搬嫁妆一定要朝东南方向。第一件要搬的嫁妆是马桶,桶内放两个红鸡蛋以及糖果、红包等,俗称“子孙桶”;最后一件嫁妆是两只面盆,一只面盆里面备有毛巾、牙刷、牙膏、杯子等物品,另一只面盆放有长梗菜饭,由厨师送出来,他频频提出“升高”要求增加喜钿,面盆送到男方接嫁妆的人手里,就意味着花轿、亲船可以启程。
亲船开出女方家,往往会遇到层层阻拦。有小孩子站在踏渡边“牵船头绳”的,有男女青年站在亲船上“踏跳板”的,也有沿河人家在亲船经过之时“拦船头”的,一个个笑着讨要喜钿、喜糖、喜烟,满意后才放行。这些都是凑个热闹,越热闹说明女家人缘越好。亲船回到男方家后,要先搬嫁妆上岸,然后新娘子下轿进门。
拜堂
迎娶的花轿、亲船在一路吹打声中到达男方家,相帮的人便开始放铳放高升,吹打、奏班鼓乐齐鸣。新娘要等男家阿嫂邀一声才能出轿,喜娘和陪客(伴娘)陪同新娘先进男方父母老房,再进新房,等到吉时拜堂成亲。
拜堂仪式一般是在迎娶的当天下午或晚上进行。届时新郎新娘牵住同心结并立堂前,随着司仪的口令,先拜天地神灵,再拜列祖列宗,接着是拜父母长辈,最后是新人互相对拜。目的很简单,就是在天地神灵、 列祖列宗、父母长辈的见证下,希望夫妻长长久久、和和美美。
婚礼这天,奏乐声不停。男家一般邀请四名奏乐执事,其中吹唢呐的两名,敲锣和敲锁的各一名。上午祭天地、祭祖宗时吹奏开场曲《四龙音》,中午正席时吹奏《三星图》《大夫冠》,下午拜堂时吹奏《轿前凤》《刘公凤凰》等。
新郎新娘拜堂行礼完毕,新娘便由喜娘或媒人陪同“开金口”,平湖人称“叫应”。先叫公婆,再叫亲戚,依次论辈,受拜的人都要送红包,俗称“见面礼”。随后陪客陪同新娘就座吃喜酒,但新娘一般只做做样子。新郎不同桌,如果是当日望朝(女方家人到男方家探望),则要陪同岳家来的舅佬等亲戚同桌。喜酒到半席时,喜娘道一声“一概欠陪”,便与新娘一起离席到老房等候。
花烛夜
过去人们将新婚之夜称为花烛夜,这是因为当夜很多礼俗都与寓意美好的花烛有关。
酒席完毕,早有手脚麻利的男家帮手在堂屋中间双拼八仙桌,点燃民间常说的金通蜡烛,摆上各种菜肴、水果、糖果。新郎新娘面南排坐,口齿伶俐的亲朋好友(无论长辈小辈均可)前来喂花烛、讨口彩。喂花烛人 夹一样菜,就要说一句俏皮话,如“一根粉丝蹦蹦跳,新郎新娘养个好宝宝”“一个枣子滴溜圆,新郎新娘养个儿子做大官”“新娘子吃个蛋,养只猪猡三百三”“新郎官吃块肉,田稻好来三石六”……总之都是一些民间顺口溜。
喂好花烛,就是迎花烛了。司礼先生行“喝礼”,高喊“当中挽了同心结,男红女绿福寿长,将红绸交给新郎,将绿绢递给新娘”,吹打响起,奏班唱戏。一对童男童女手捧铜蜡扦,点燃蜡烛。新郎新娘手挽同心结,在唢呐声中似走非走,绕花烛台顺转七圈,其间有凑热闹者“拦长凳”,问新郎新娘讨要喜糖等,这时喜娘讨几句口彩“长凳拦得长,孝敬公婆有心肠”后,拉开长凳,方才罢休。这个过程不管时间多长,唢呐声都不能停下来,这是吹打最吃力的一环,也是乐手炫技的好机会。
送新郎新娘入新房后,邻舍朋友开始闹新房,主要以讨香烟、讨喜糖以及观看新娘子嫁妆等为主,而喜娘则忙着送糖汤,凡是长辈都得喝。待亲友散去,新郎新娘坐在床口上静守花烛,名为“望花烛”。花烛烧到虎口把时,由喜娘吹灭,把蜡烛头包起来丢到床底下。然后新郎新娘站立床前,由公婆喂长梗菜饭,俗称吃“小夜饭”,一则祝小夫妻长寿,二则提醒小夫妻日后要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