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张宇青 通讯员 陆忠飞 陆晶晶
本报讯 日前,全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案事例发布,市人民法院与市工商联联合建立的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部门协同构建涉企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嘉兴平湖市多元化解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入选,为嘉兴唯一。
平湖一企业负责人孙先生就是我市部门协同推进涉企矛盾纠纷化解的受益者。此前,其企业因900余万元货款被拖欠两年,多次催讨无果后诉至平湖法院。法院通过涉企民商事纠纷“大调解”体系,将案件转至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诉前调解。通过市司法局的调解资源,退休法官、专职调解员徐金平接手调解,仅用半天时间便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诉讼成本。
近年来,随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涉企民商事纠纷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为此,我市全面构建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设立了一站式涉企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并推出“大调解”体系,分类治理涉企纠纷,整合法院诉前调解服务、司法局调解资源、工商联企业联络、社会治理中心统筹调度功能,形成“一窗受理、分类分流、协同办理”的闭环流程。
在涉企纠纷化解中,我市还注重发挥行业专业力量。作为全国重要的羽绒服生产销售集散地,我市拥有完整的羽绒服产业链,相关企业数百家,年产值超300亿元。针对产业规模大、资金往来密集的特点,我市建立了嘉兴首个服装(羽绒服)行业技术咨询官制度,吸纳23名专业人才成立专家智库,为法官司法审判提供羽绒服质量鉴定、市场价格评估等专业技术支持。
在日前一起质押合同纠纷案中,原告以其生产的6000件羽绒马甲和6193件羽绒服作为质押物,向被告借款37万元。根据协议约定,借款期限3个月,逾期未赎回则质权人有权处置质押物。借款到期后,借款人仅部分履约,被告在多次催讨无果后,自行以批量清仓价处置了剩余质押物。该案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虽被告实现质押权的条件已成就,有权依约自行变卖案涉质押羽绒服并就变卖价款优先受偿,但仍负有参照当时市场价格的义务,不应损害出质人的合法权益。法院依托服装行业技术咨询官委员会,参考行业交易惯例和市场规则作出裁判,被告合理变价后如有超过债权数额部分,应当返还出质人,既保障了债权实现,又维护了债务人合法权益。截至目前,我市服装行业技术咨询官委员会已为法官提供咨询37次,减少司法鉴定26次,为当事人节约成本100余万元,促成43件案件调解成功,并通过在羽绒服专业市场特设共享法庭,推动300余件纠纷“云端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