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镇街热搜

从水清岸绿到“三美”融合,浙报点赞曹桥马厩村——

厚植生态底色 激活美丽经济

■记者 纪晓岚

近日,《浙江日报》刊发《平湖以水之变助乡村之变 昔日臭水沟 如今可赛艇》一文,点赞曹桥街道马厩村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绘就了一幅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生动画卷。曾经的臭水沟,如今蜕变为人气爆棚的赛艇小镇,更带动乡村旅游、民宿文创等产业蓬勃兴起。

马厩村是如何实现这场美丽蝶变的?在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的过程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发展智慧?在这里,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看它如何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破旧立新

环境整治开启转型之路

站在曹兑港岸边往下看,河水清澈如镜,水草随波轻曳,岸旁挺水植物蓊郁成荫。“以前的河道可没这么干净。”马厩村村民张大伯望着眼前的景致,不禁感叹道。

10多年前的马厩村,曾是长三角生猪养殖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家家户户几乎都养猪,生猪存栏量峰值时超5万头。由于过度养殖,村里的河水被污染得漆黑浑浊,每到夏天,浓烈的臭味便会蔓延开来,环境状况令人堪忧。

马厩村的变化,始于2013年。曹桥街道顺势而为,下定决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污染源,马厩村便在首批整治名单之列。治水攻坚战的号角很快吹响,2014年起,马厩村正式启动河道整治工作。“我们陆续推行生猪退养、‘清三河’行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村里的河道产生了质的变化。”马厩村党委书记姚健介绍说。

在“千万工程”“五水共治”等的稳步推进下,马厩村的河道悄然焕发生机。一片片“水下森林”在河底缓缓舒展,水环境质量也实现了从类别改善向生态健康的蝶变跃升。

以水为媒

亲水产业激活发展动能

经过农村人居环境污染源整治,马厩村的生态环境换上了“新颜”,曹兑港碧波荡漾、岸线齐整,成为了村民眼中的一道亮色。然而,环境改善后,该发展什么产业支撑起乡村发展,渐渐成为了摆在马厩村干部面前的新课题。

2020年,平湖籍赛艇名将吴林退役后回乡时,一眼便相中了马厩村这片水域。随后,吴林夫妇带领团队在村里创办了合木赛艇俱乐部,赛艇运动与马厩村的故事便由此开启。同年9月,第一届长三角赛艇邀请赛在这里开赛。此后,省级赛艇青少年培训、浙沪学子友谊赛、嘉港青年赛等赛事与项目接连落地,赛艇点亮了马厩村乡村发展的新赛道。

乘着赛事经济的东风,马厩村推动体育事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一方面,全力推动赛艇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周边餐饮、住宿、游乐等配套业态的开发,不断完善服务链。另一方面,对标美丽河湖标准,对赛艇小镇连片水系进行全面提升,重点推进护岸、亲水平台的维护修缮以及绿化景观、文化节点的改造升级。

随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赛艇小镇人气不断飙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各类企业到此开展团建,“赛艇小镇”的名片也被越擦越亮。

文旅融合

美丽经济释放共富活力

“老街上,藏着不少特色小店,逛累了就坐下来喝杯‘去野咖啡’、尝块尺糕,还能看着赛艇在河面划过,别提多惬意了。”“周末过来玩,有演出看、有市集逛,活动特别丰富,每次来都有新体验!”……每逢周末、小长假,马厩村赛艇小镇便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为持续放大“赛艇IP”效应,做强“美丽经济”,2022年,马厩村赛艇小镇启动老街升级改造工程,拆除违建、统一建筑风格、增设景观小品、拓宽人行道路,全面提升老街颜值与功能。改造完成后,餐饮、民宿、文创、咖啡等一批自带流量的新业态纷纷入驻,为老街注入了全新活力。据统计,去年马厩村游客量突破58万人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67万元。

马厩村的蜕变,为曹桥街道探索区域共富提供了鲜活样本。街道以水为纽带,打造了一条15.4公里的“碳为观智·桨领风华”美丽乡村精品线,将马厩村与周边7个村庄紧密串联。沿线各村携手合作、协同发展,依托优质水环境联合开发水上旅游、滨水休闲等项目,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村民。

2025-09-04 从水清岸绿到“三美”融合,浙报点赞曹桥马厩村——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74526.html 1 3 厚植生态底色 激活美丽经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