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斩获“全国文明村”到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钟埭街道沈家弄村早已成为乡村治理的“标杆”,但它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如今,这份治理智慧在农民集聚小区沈家弄花苑落地生根,438户居民在此安居乐业,共同书写着“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生动故事,为新型社区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自治共管,小公约激发大能量
“小区怎么管,村民说了算。”走进沈家弄花苑,最引人注目的除了整齐的楼房,还有每家每户门口张贴的《沈家弄花苑美丽公约》。这份由村民共同商议制定的公约,紧紧围绕庭院美化、垃圾分类、文明养宠这样的生活大小事,让小区管理有了“软约束”。每月25日,由党员、网格长、村民代表组成的道德评议团,都会挨家挨户对照“五美标准”进行评比。获评“五星庭院”的家庭,不仅能登上小区光荣榜,还能获得奖励。而连续4个季度保持“五星”的住户,年终还会受到特别表彰。“以前杂物乱堆,现在家家比着谁家院子更美!”居民王阿姨笑着说。如今,漫步小区,绿植环绕、道路整洁,一幅宜居画卷跃然眼前。
法治护航,小茶馆化解大矛盾
在沈家弄花苑,有一间特别的“民情茶室”。“民情茶室”开办20多年来,经过多次装修升级,空间越来越舒适,设施越来越完善。这里不仅是村民喝茶聊天的地方,更是法治宣传的“会客厅”,普法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经常在这里开展。村里还聘请“三官一师”担任“平安书记”坐镇于此,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服务。从房屋装修纠纷到邻里口角,许多问题在茶香中迎刃而解。此外,村里评选出的12名“法律明白人”、93户“学法用法示范户”,每周轮流来到茶室现身说法,他们已经成为村民的榜样和法治宣传的主力军。茶室经常开展普法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提升了村民的法律意识。近年来,小区里建起了面积3000㎡的法治文化园,添加宪法元素的小品,布置了宣传牌、议事亭等,让村民随时随地接受法治熏陶。“以前遇事容易冲动,现在知道依法办事更管用。”一位曾因停车问题与邻居争执的村民,道出了法治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德治润心,小评比引领新风尚
在沈家弄花苑,文明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荣誉。村里耗时五年编撰的《沈家弄村志》,记载着乡风民俗的故事,几乎成了每户人家的“传家宝”。老人们常说:“让后辈记住村里的根,心才能聚得更牢。”小区定期开展“好邻居”“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用身边榜样带动文明风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沈家弄村将遵守公约与惠民政策挂钩:垃圾分类不合格的住户,暂停享受免费理发等福利;而长期表现优秀的家庭,则能在积分奖励、老人福利等方面获得优待。“现在大家互相监督,乱扔垃圾的少了,助人为乐的多了!”小区志愿者李大姐说。
从制定公约到参与评比,从法律咨询到道德激励,沈家弄花苑的居民真正成为了社区治理的“主角”。在这里,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三治融合”不仅让小区环境更美,更让邻里关系更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