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0日 

第04版:健康兰溪

早防早治青光眼 守护光明全视野

这场青光眼健康讲座很受用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近日,为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认知,更好地宣传和普及青光眼防治知识,兰溪市人民医院眼科举办了一场由副主任医师徐欣悦授课的青光眼健康讲座。现场,诸多群众纷纷驻足听课,表示这场讲座“浅显易懂,十分受用”。

3月12日至18日是第十六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关注青光眼:共识保视野,指南护光明”。据悉,青光眼是一组常见的威胁视神经及视功能的眼病,患病后,视神经随时间慢慢受损,其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变得更加困难,最终的结果是永久性的视力丧失。

徐欣悦介绍,青光眼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视朦、眼胀、眼痛、头痛,休息后可缓解,急性发作时眼红、眼痛,眼胀(傍晚时尤为明显)、伴头痛,虹视(看灯光时会有彩虹样的光环)、雾视、一过性鼻根部酸胀、视力急剧下降,甚至恶心呕吐等;开角型青光眼发病一般比较隐匿,眼压的升高往往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患者不易发现。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有轻度眼胀、视疲劳、视物模糊,晚期视力变差,视野缺损。

哪些人群容易患上青光眼?徐欣悦表示,临床上发现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发病率会增加,父母、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若患有青光眼,发病率会增加5至10倍;有浅前房、窄房角、短眼轴、小角膜的病人;年龄40岁以上;高度远视、近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肾炎等全身性疾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精神压力较大,负性情绪频发且剧烈变化的性格心理因素;暗室停留或阅读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人群易患上青光眼。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属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去医院做一次眼科检查。

青光眼的治疗原则为降低眼压,延缓视神经的损害,保护视力。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前列腺素(一线药物)、β-受体阻滞剂、拟胆碱药物、碳酸酐酶抑制剂、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及复合制剂;激光治疗,虹膜激光击孔、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型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患者,应当尽快行虹膜激光击孔解除瞳孔阻滞,或者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使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手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及青光眼引流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