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糕 独具特色的青田糖糕,香甜软糯,是青田人的家乡情。过去,吃青田糖糕代表着喜庆与隆重。由于蒸青田糖糕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做工精致,旧时人们只有在过年和结婚时可以吃到。临近除夕,每个家庭锅灶里柴火旺旺的、蒸笼热气腾腾的情景,令人向往,回味无穷。
山粉饺 山粉饺是青田著名的传统小吃,是端午、冬至、春节等传统节日招待远来客人的地道好点心。青田人在过年或大年初一的时候最喜用山粉饺待客,在他们眼里,山粉饺是道最具亲和力的点心,刚出锅的饺子入口细滑,充满浓厚的山间乡野风味。制作山粉饺,需要手艺。先把毛芋煮熟后剥皮,拌山粉掺揉均匀。以盘菜、碎肉、冬笋、豆腐、虾皮、香菇等作馅,包成三角形(或半月形),蒸熟存放,吃时再煮热加作料,柔和适口,是冬至、春节或平时待客的好点心。
酱油肉 在青田,酱油肉是腊味、年货当之无愧的代表,酱油肉晒好了就表示快要过年了。酱油肉做法很多,不管是蒸得油光透亮切片下酒,还是炒入软糯的年糕里,全家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吃酱油肉,都饱含着一种暖暖的家的味道,也是海外游子们最熟悉的味道之一。
千层糕 和山粉饺一样,千层糕也是过年招待客人的一道好点心。千层糕呈黄色,美观、软韧、香柔、微涩味、易消化。不是地道的青田人,是分不清千层糕和米冻的,但是千层糕制作的工艺要比米冻更为复杂——用早(籼)米加少量槐花米或黄栀,加“灰汤”浸泡后磨浆,之后将米浆倒入蒸笼厚半厘米左右,蒸熟后,再浇入一层……这样层层蒸熟,又可以轻易剥开。青田千层糕一般有20层左右,却格外软韧香柔,味里带了一些涩,切成小块和青菜一起煮食,简直绝配。
铺蹄肉 青田铺蹄肉是青田人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青田话叫“PO”。它香气扑鼻、令人垂涎。它的出现总能在青田人的舌尖,撩拨起一段浓浓的乡愁。在春节期间,很多人家至今还保留着走亲访友,相互赠送青田铺蹄肉的习惯。临近春节,侨乡人民总会向远方的亲友发去消息——铺蹄肉已经装进蒸笼了,可以准备回家了……与其说它是一道菜,不如说是亲朋好友间的一种情义,是海外侨胞的共同记忆。
豆腐枣 青田人把“炸”说成“泡”,所以加工油豆腐,在青田叫“泡豆腐枣”。青田人以前过年时,每户人家都会“泡”上黄豆做豆腐枣。用的豆腐必须要用盐卤来“点”,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到山茶油里炸成金黄,蘸着酱油吃,满口生香。烧菜煮面,加几颗豆腐枣,味道顿时香了许多。
田鱼干 青田人的年夜饭少不了一盘鱼,而田鱼是青田人喜爱的一道美食。为了能长时间保存,聪明的青田人把田鱼做成田鱼干。青田田鱼的味道铭刻于每一位青田华侨的心底,更寄托了海外华侨的乡思。许多人对田鱼有着别样乡愁,喜欢带田鱼干出去分享。青田华侨都要带一些田鱼干到国外,以寄托思乡之情。
山粉面 山粉面是许多青田人都爱的一道美食,手工山粉面更是一绝。山粉面的吃法有很多,如把山粉面丢进火锅里,煮个三五分钟就可以吃了,山粉面吸收了汤的精华,又滑又韧;也可以煮着吃,像煮面条一样加入香菇、鸡蛋、肉丝;或者炒着吃,用凉水浸透,加入各种配料慢火细炒。无论怎么做,这乡土食材,都是令人念念不忘的美食。如今,手工山粉面可是逢年过节送人的抢手货。
如果说过年是一种仪式,那么年货则是这个仪式的载体之一,它最先唤醒人们对年味的感知,源于物质,又超越了物质。
年货是藏在岁月里的新年情结,承载着对旧年将逝的眷恋与回忆,对新年将临的期愿与憧憬,带着对时光的感知,一次又一次,重新定义“年”在我们心中的概念;年货是我们祖祖辈辈对历史、对家的集体记忆,是对家人爱的表达。在物品并不短缺的年代,我们依然尽可能多地准备年货,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丰盛的年货展示着一年辛劳得来的成果,食物的充足储备也象征着来年富足的生活。
人讲究吃,过年更是要吃得尽兴。一到腊月,家家户户都陆续开始备年货,在我们青田人的心中,糖糕、铺蹄肉、田鱼干……就是我们家的味道,是海外青田游子魂牵梦萦的味道。吃到这些熟悉的家乡美食,不仅让在家过年的青田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也让海外青田侨胞的春节过得更有年味。
记者 夏建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