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瓯韵

太子出青田

■ 陈志宁

一次出差杭州,一位在杭州工作的青田老乡,约了我们游览“太子湾”。这个新近开发的“太子湾公园”位于杭州南屏山荔枝峰下,离西湖的雷峰塔、苏堤、花港观鱼等名胜不远。整个公园,因山就势,植有数千株樱花,我们去游时,碰巧撞上樱花盛开,只见漫山坡的一株株樱花灿若云霞,美不胜收。樱花林里,有潺潺而流的溪水,游人沿溪走过石桥、古屋,远处还传来隐隐的瀑布声……

最为新奇的是,如织的游人队伍里常常混杂着一小队一小队的婚纱摄影小团队。每到一个胜景之处,这些小团队就抢先占了位置,摄影师不厌其烦地换角度,摆布着新人拍照。我们游人看了,忍不住饶有兴趣地比较起新人,说这一对是“俊男靓女”,那一对也不错,是“郎才女貌”……呵呵,这真是花影照眼,景中生景,馨香沁人,令人流连忘返。一位导游,在扩音喇叭里说:如今这里已变成人们心目中的头号婚纱外景胜地了。

这是我八年前游“太子湾”时的经历和感受。当年,就像一位平常的游客,抱着“游山玩水”的心态,游玩过这个地方而已,随着时光的流逝,更是渐渐地淡忘了它。

可是,谁也没想不到,这个将被我淡忘的它,却是与我们有关联的,确切地说,是与我们青田县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个关联,是我近日搜集“宋韵青田”资料而翻阅《青田县志》时,惊奇地发现:“太子湾”所指的太子,就是南宋时在青田鹤城被一道圣旨、一对宝幢宣召进临安(今杭州),当了12年太子的“景献太子”。

景献太子(1191~1220),原名赵与愿。北宋末期,国势衰弱,赵构皇帝南渡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当时众臣和宗室也纷纷相率南迁,赵与愿的曾祖父赵伯仁一家就在此时(1135)南迁移居到青田县城新市巷(后改称新寺巷)。父亲赵希怿(1154~1212),字伯和,太祖赵匡胤九世孙。

赵与愿是赵希怿第二个儿子。宋室传至宁宗赵扩,鉴于子嗣稀少又不长命,决定将6岁的赵与愿召入宫中当养子。庆元二年(1196)十一月,青田城内新市巷赵府邻近筑起台坛,扎上彩门,赵府接受圣上诏书。此次迎立特别隆重,除依照一般仪礼外,又特地颁赐宝幢(又称宝幡,或叫帅导)二面以增声势。銮驾仪仗及兵马侍护等簇拥着赵与愿,在乐声中沿街出城,前往临安。

青田县城经历了这次空前盛举后,增添了不少光彩。为了纪念它,将以宝幢迎太子的这条街道命名为“宝幢街”;地方官吏则在筑坛设案接旨的地方立碑,名为“圣旨门坦”,并新建石“璇源流庆”牌坊一座以作纪念。城内宝幢街的名称沿用至今,圣旨门坦已在旧城改造中辟为圣旨街。

赵与愿入宫后,被宋宁宗赵扩收为养子,赐名赵曮。嘉泰二年(1202年),拜威武军节度使,封卫国公,听读资善堂。开禧三年(1207年),为皇子,是年十一月,诏立太子,更名赵帱。嘉定二年(1209),出居东宫,改名为询。嘉定十三年(1220年),因病去世,时年29岁,无后。

赵询太子病逝,宁宗非常悲痛,谥景献,葬于临安南山路法因院。这里成了庄文、景献两位英年早逝太子的攒园(攒,音cuan,古时天子暂时停棺的地方,也称攒所),故有如今的“太子湾”之称。杭州民间留下一句谚语,道:“老婆饼里没老婆,太子湾中有太子”。

综观景献太子的一生,在政治上的作为不多,仅有一件载入史册。开禧二年(1206年)四月,外戚权臣韩侂胄开始大举北伐。但战事并没有事先预想的那么顺利,反而招致金军的强势反攻,金军骑兵一路突破宋军在两淮地区的防线,一度饮马长江。外面战火胶着,临安城内也不太平。以史弥远为首的政治集团,联合杨皇后,发动政变,在开禧三年十一月,暗杀韩侂胄,结束韩侂胄专权时代。

在这场“倒韩”运动中,有一个人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那就是时为养子的赵曮,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在杨皇后和史弥远一方,史弥远则以其老师的身份,不遗余力地唆使其进言宁宗:尽快罢黜韩侂胄,剪除韩党。虽然养子赵曮的话没有直接使宁宗罢黜韩侂胄,但为不久之后的暗杀韩侂胄,做好了铺垫。就在诛韩后不到半个月,养子赵曮被立为皇子、太子,更名赵帱,后出居东宫,改名赵询。

从赵与愿6岁进宫,直到被立为皇太子,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和勤奋。要知道,按照宋朝的“养子制度”,先后被宁宗召进宫当养子的有多人,而从众多养子中脱颖而出,被选中为皇子的只有两人,再进而受到宁宗的喜爱并立为皇太子,仅一人而已,即赵询。这其中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呀。同时,我们知道宋朝“重文教、轻武事”,《宋史本传·书史会要·图绘宝鉴》称太子赵询其书法学高、孝两宗,又善画竹石。

景献太子的英年早逝,对南宋历史进程产生影响。太子的师傅史弥远,曾是礼部侍郎,有了皇后这个最强大的靠山,得到了快速升迁,很快跃迁为宋朝宰相。在宋宁宗时当了十七年宰相,在宋理宗时又当了九年宰相。身居相位二十六年,权势之大,无人可及。表面上看,史弥远的地位相当牢固。当初在诛杀韩侂胄时,他和杨皇后、养子赵曮结为同盟,不久后,养子赵曮被立为皇太子(改名为赵询)。如果事情顺利,在宋宁宗挂了(或者退位)之后,赵询继任皇帝,那他这岗位还可以一直干下去。万万没想到,皇太子命中无法转正。嘉定十三年(公元1120年),二十九岁的皇太子赵询病死。史弥远一下就懵了,这以后可咋搞?接班人是个大问题。皇帝只好在宗室中再挑选。最终选中了宋太祖的十世孙赵竑。

而这位赵竑,对史弥远的专权极为不满。史弥远获悉后,视赵竑为眼中钉,想尽办法弄垮这个后备皇帝。于是史弥远找到了一个合适人选,那就是被立为沂王的赵昀。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57岁的宋宁宗赵扩因为沉迷炼丹,中毒而死。史弥远又一次与杨皇后联手,在宋宁宗灵柩前扶持赵昀继位,史称宋理宗。丢了皇冠的赵竑,被封为济王,赐第湖州。

同样,景献太子的早逝,对青田来说,更是个大损失。青田素有“名人之乡”称号。建县于唐景云二年(711年),两宋时期名人辈出,除了太子赵与愿之外、还有富弼(宰相)、朱胜非(宰相)、汤思退(宰相)、陈汝锡(中奉大夫)、刘濠(翰林掌书、刘基曾祖父)、潘翼(状元王十朋导师)、陈言(名医、“三因极一”学说创立者)、郑汝谐(吏部侍郎)、蒋继周(礼部尚书)、赵希怿(少保、成国公、溢正恵)等,单单进士,据统计就多达92名。试想,若如景献太子不是早逝,而是能顺利登基为皇,那青田“名人之乡”的称呼,不是更加有成色了吗?

杭州“太子湾”一游,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八年。自弄明白了其名称的由来后,更是迫切期待着再次重游旧地,到那时不单单是看景了,而是要去寻找到太子的墓葬地,在其坟前吟一阕宋词,聊以凭吊:

秋月冷、秋鹤无声。

清禁晓、动皇情。

玉笙忽断今何在,

不知谁报玉楼成。

七星授辔骖鸾种,

人不见、恨难平。

何以返霓旌。

一天风露苦凄清。

2022-06-17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240342.html 1 3 太子出青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