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从“产供销”转向“销供产”

数字化丰富我县百姓“菜篮子”

本报讯 (记者 周敏岚 叶梦雨)下午6时,在位于县城桃花源小区门口的“共享菜篮子”,市民吴慧萍驾轻就熟地用手机扫码打开冷柜,选购食材。这是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屋,24小时自助售卖各类瓜果蔬菜。下班晚了,吴慧萍便顺路来这里,“种类丰富、菜品新鲜、价格惠民,而且都是直接本地农户那里采购的,手机上一点就可以开门自己拿了,关门就自动付款,非常方便。”

吃过几次后,周边的许多居民都相信这个“菜篮子”的品质,最重要的是随时可以买到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安全又放心。

据县山海农产品配送公司总经理助理宋凌凯介绍,像这样的销售新载体2022年还要建5个。相较于目前市场蔬菜从基地、农户到中间商,再通过各级批发市场流向菜市场和农贸市场的流通环节,“共享菜篮子”已经实现了从田头直供餐桌的流通方式。不仅如此,得益于完备的后台数据库,该项目还为农产品“产供销”到“销供产”的转变提供了可能。“从这些数据里面我们可以分析出来我们的消费者更喜欢什么,这样方便我们去优化产品采购结构,甚至是引导农民种植。”宋凌凯说。

实际上,这些数据已经开始产生价值。在四都乡共富蔬菜基地,26亩土地上试种的玉米、生姜、番茄已经陆续成熟。这些作物的种子、化肥由山海公司统一选配,其间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更重要的是每种作物种多少、什么时候种也完全按照公司要求,公司负责兜底销售。“我们计划在11月底前将第一批作物全部采摘完,之后根据1月份、2月份所需要的品种和数量,再引导农户继续种植经济价值高且消费者喜欢的冬季蔬菜,如油冬菜、萝卜等。”山海公司采购部经理叶浩杰介绍说。目前,四都乡的试种由13户低收入农户、空巢老人和1家专业合作社分别承担,一方面是山海公司为扶持本地小农户有意为之,另一方面,松阳本地也确实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供应主要是来自于零散农户,他们往往不知道种什么,市场需要什么,“丰产”而不“丰收”。

“大数据是我们破题的关键,山海公司不仅仅是做销售那么简单,最终是要发挥逐渐完善的数据价值,打通农民和市场之间的信息堵点,真正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县山海农产品配送公司副总经理李光耀告诉记者,接下来将在全县范围推广蔬菜共富基地模式,利用数字化改革成果指导农户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合适的种植时间,形成稳定的供应基地,真正实现农户增收和乡村振兴。

2022-09-16 从“产供销”转向“销供产” 21 21 新松阳 content_269762.html 1 3 数字化丰富我县百姓“菜篮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