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2版)
张玉娘则是耸立在松阳本乡紫荆本土,令世人高山仰止的一座丰碑。无论是从政为仕还是诗词文章诸领域的成就,叶梦得无疑为祖籍松阳赢得了骄傲,而在松阳本乡紫荆本土成长起来却遗憾早陨的女词人张玉娘,在宋朝当代寂寂无闻,600 多年之后才以其熠熠之光昭著人间,不仅辉映松古大地,更是宋代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
中国当代著名词学家唐圭璋(1901—1990),在他原载在 1937年 10 月《文艺月刊》第 6 卷第 4 期中的《女词人张玉娘》一文中写道:“谁也知道,宋代女词人,有李易安、朱淑真、魏夫人、吴淑姬这一般人。可是很少人知道,宋代还有一位女词人张玉娘, 足以和她们分庭抗礼呢!从来的词选,未载她一字;从来的书目, 也未著录过她的集子,所以这位一代女词人,就寂寂无闻了”。
张玉娘(1250~1276)字若琼,宋仕族女子,号一贞居士, 松阳紫荆(今西屏)人。她出身于仕宦之家,曾祖父名再兴, 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名继烨,曾由贡元做过登仕郎。父名懋, 字又翁,号龙岩,做过提举官。玉娘天生丽质,而且聪慧异常;文才出众,所作文章诗词,震惊一时,人比她为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博学高才又号“曹大家”的班昭。
张玉娘生活的时代正是南宋即将亡国之时,她虽然身在深闺,却心驰千里,关心战乱年代的国家和百姓的命运。她饱学多才,擅长诗词,诗词题材和风格也迥然相异,既有闪耀家国情怀光芒,大气不让须眉的边塞诗,又有堪比“梁祝”,催人泣泪的爱情诗;既咏史咏物,明志寄情,又掠美山水、抒情自然。其质朴而又隽永的文心,婉约兼豪放的格韵,清丽又绝俗的文笔,尽显艺术之魅力。她 27 年短暂的人生,演绎了一段忠贞不渝、凄绝尘寰的爱情悲剧,留下了感天动地,脍炙人口《兰雪集》二卷。集中共有诗 117 首、词 16 阕。其诗作《兰雪集》和她具有传奇色彩、堪比“梁祝”的爱情故事,数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颂。历代有识之士很看重张玉娘的诗词和为人, 对她的诗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元代,张玉娘生前所著《兰雪集》遗稿传入京师。学士虞伯生阅读了她的诗,当读到“山之高,月出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忧心悄悄”时,不禁赞叹:“可与风、雅、颂并称,岂妇人女子所能及耶?”清顺治年间,戏曲家孟称舜将其事迹写成传奇《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后与《西厢记》《牡丹亭》《娇红记》并称四美,由纪晓岚负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其立传介绍。
张玉娘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这是近代和现代有许多著名学者,对其作品和生世与当时社会作为学术研究课题,深入研究后得出的定论。
延庆寺塔,是天意对松阳的馈赠
宋代,在松阳道教兴盛,佛教更是方兴未艾。毛先法先生曾以大笔墨,整理发表了《唐宋时期松阳道教代表人物》《唐宋代松阳佛教代表人物》予以完整介绍,这里也不再累赘。值得特别述说的是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延庆寺塔,不仅是北宋年间松阳佛教兴盛的见证,也是松阳人文底蕴深厚十分重要的标识,更是松阳人民历经磨折、坚毅不拔,心有所念,历久弥新精神的象征。
宋代,松阳佛教方兴未艾,佛寺广筑,“旧市”和新县治 “紫荆镇”周边更是佛寺众多,且多名寺。据清顺治《松阳县志》载,早在南朝梁普通年间(520~527),就在当时还不是松阳县治的紫荆村就建有云龙寺,唐改名为延庆寺。到了宋代,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行达禅师应诏奉旨赴印度取经,历经十寒暑艰辛,归来时带回大经论八部、舍利四十九粒,受到朝廷嘉奖。宋太宗赵炅被行达的虔诚所感,赐予紫方袍、缁素等嘉奖。行达为感皇恩,立誓要建二塔以藏舍利,其中一座就是坐落于松阳新县城“紫荆镇”西郊 2 公里左右的延庆寺塔。行达多方筹募,当地官吏、富户和众多善男信女出资出力,能工巧匠献其技艺,塔呈楼阁式砖木结构,六面七级,通高 38.32 米,塔体向上层层内收,外观挺拔俊秀,于咸平二年(999)动 工,至五年(1002)建成,历时三年全部完工。宋人朱琳在《延庆寺塔记》中所云:“凡三年讫工,涌地七成,高二百五十尺,盘固轮焕,甲于东越”。查四海闻名的杭州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松阳延庆寺塔比之要早 29 年!
延庆寺塔建成后,游客不绝,香火旺盛,佛事不断,就连台州、福建等地善男信女都云集于此,呈现出一派“国兴佛事旺”的大好情景,佛法昌盛更是为松阳县城紫荆镇带来国泰民安、祥和乐美的景象。宋人朱琳在《延庆寺塔记》中不仅记载了延庆寺塔如同五台山、峨嵋山、庐阜峰、天台诸寺的大菩萨及阿罗汉有佛光,亦时而会发出神奇的熠熠祥光的灵异景象, 更是以菩提之心为松邑祈福:曰“……至建炎庚戌,八十一年矣。当岁己酉夏,祥光涣发,出于塔尖之表,上属云汉,晦冥之夕,一如白昼。合境之人,瞻仰赞叹,得未曾有。呜呼!佛威神力巍乎大哉!……今此宝塔,作镇一邑,逾百年矣。我佛如来,以大慈悲放普光明,经月不泯。”
距今,延庆寺塔已有上千年历史。2006 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周密的选址和设计,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构筑技术,以及残留的题记壁画等,是江南砖身木檐楼阁式塔中保留北宋遗物最多的建筑遗存,是松阳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宋代高层建筑遗存,她亲历了宋代乃至元明清历代松阳佛教的兴盛,也历经千百年来天灾人祸和风雪雷电,见证了北宋以来农耕经济时代古邑松阳农贸活跃、社会昌盛、黎民富庶的景象,更是宋代松阳古老遗风和深厚人文底蕴的见证。她和独立自强、坚忍不拔的“百仞云峰”——独山,自古以来就是松阳的象征一样,延庆寺塔也成为深厚人文底蕴和昭示美好前景的松阳的标志。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北宋咸平二年(999),延庆寺塔始建之年,正是曾经一个甲子之后从白龙县恢复松阳县名之年,在我看来,历经沧桑而今青春焕发、巍峨挺拔的延庆寺塔,为千百年来的松古大地带来福祉是天意,也是世世代代松阳人心有所系,并为之奋斗不息的馈赠!
(徐进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