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王月 文/图
风中一抚琴,如听飞鹤鸣。山间一抚琴,如听风吹松。湖中一抚琴,如听水波清。月下一抚琴,如听花开声。从古至今,弹琴的风雅总是让人着迷,一挑一勾之间,天籁尽出,一吟一猱之间,韵味自现。
说起“琴师”一词,大家总觉得是风流俊雅的古人形象,然而在义乌的抱一琴社,就有这么一位年轻人,他潜心于古琴教学和打谱实践,推崇“生活琴”的修习理念,致力于做一个有温度的现代琴师。他叫陈江南,生长于义乌,毕业于南京大学政治系,现在却是一名职业琴师。
琴韵悠悠 沁入心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典礼上,代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卷轴徐徐铺开时,一阵浑厚内敛的古琴声瞬间抓住了陈江南的心。同年9月,当陈江南在南京大学社团招新中,见到古琴社的演奏时,内心一阵激荡,当即决定:“我要学古琴!”
古琴之音,或如雷震,或如水激,或如敲金戛玉,或如撞钟击磬……起初只是被琴声的悠然所吸引,入门后,越是对古琴文化深入地研习,陈江南对古琴的热爱就越是浓烈。后来,陈江南师承古琴金陵派国家级传承人桂世民,所在的金陵古琴社位于桨声灯影的秦淮河畔,风流名邸,乌衣巷内。
由于古琴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很多人对古琴望而却步,如今会弹奏者甚少,但古琴在中华乐器界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古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陈江南说,古琴自古所带有的不仅仅是婉约动人的声音,更是中国君子礼仪历史的文化积淀。
聆听内心 抱元守一
多年勤学苦练,陈江南较为完整地继承了金陵派的传统演奏技法,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 琴曲‘孤高岑寂’‘淡而会心’,具含蓄之美,因而其意境深远,非长时间的修养难有深刻体会。”陈江南认为,古琴的修为,不单单是追求眼下的弹奏手法和技巧,更应注重的是一种形而上的感悟,修琴更要修心。因此,他也在修身养性上下足了功夫。
大学毕业后,陈江南留在南京,在乡镇担任为期18个月的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的日子里,古琴就是他精神上最好的寄托。在平凡琐碎的日常工作中,他以琴传志,一边磨砺自己的心境,一边体悟人生。乡村基层的工作经历非但没有消磨陈江南的琴技,反而使他学会在独处时利用琴声充盈内心,在琴境的掌握上又增添了一份沉稳厚重。陈江南说,也正是这一段工作经历,令他更加坚定地选择了“传承古琴之路”。
2015年8月,习琴七年的陈江南最终以桂世民入室弟子身份出师,回到义乌成立“抱一琴舍”,开始在家乡传播与弘扬古琴文化。
“抱一”一词出自《道德经》,有与真理合一的意思,亦谓专精固守不失其道,陈江南一直以此自勉。尽管成为一名职业琴师,与陈江南自己原本的人生规划相去甚远,但是他认为,古琴使他终于追寻到自己心灵的声音,也带给了他审视自己内心的机会。
琴通古今 弦音不老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现存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由于古琴谱独特的“减字谱”——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和节奏,因此不同的演奏习惯,使得大家演奏出的古曲都带着鲜明的个人情感。“心中有古人,眼前有今人。”陈江南对古琴名师龚一教授的这句总结颇为赞同。
陈江南说,弹奏古曲,就像是在与古人对话,那流传千年的古曲谱中,似乎都在向今人倾吐着过往的故事。他说未来自己将积极参与各类古琴传承活动,致力于传统文化遗产的推广与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学习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