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一幢二层楼房在轰鸣声中一点点倒塌,这是大陈镇后畈村的旧房拆除现场。至此,后畈村遗留3年未解决的房屋终于被拆除,拆除后的地块将用于建设综合物业楼。4月底前,综合物业楼项目将动工;明年2月前,力争项目完工。该项目完工后,预计每年为后畈村至少增加3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这个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有望摘帽。
3年拔不掉的“钉子”
早在2000年,后畈村启动了新农村建设,一排排、一幢幢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吸引了数千名外地人在这里居住生活,村民安居乐业。但地理位置有优越的后畈村却一直有个“不光彩”的名头——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
“2017年,后畈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我们计划建设一幢8间6层的综合物业楼,通过该项目来解决村集体经济入不敷出的困难。”村委主任陈廷法介绍,“根据该综合物业楼项目设计规划,需要拆除位于村口的这幢两层楼房。由于该房屋地理位置优越,因此,户主一直没有参与村里旧改,不愿意拆除房屋。”
据悉,该房屋占地面积8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2.2平方米,房屋属于80年代初建造。老旧的房屋与周边崭新的楼房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格外突兀。不仅如此,该房屋门口下方就是龙溪支流,村里一直想对这条小溪进行环境整治,也由于这幢房屋,无法开展整治行动。
3年来,村两委一直想方设法对农户做思想工作,但户主始终不愿意拆除。
1个多月啃下“硬骨头”
面对这一难题,3月8日,大陈镇组织启动后畈村历史遗留问题攻坚行动,派工作专班进驻村里,协助村里聚力破题。村两委深知,房屋拆除迫在眉睫,村支部书记张关弟和村委主任陈廷法主动给自己下了“军令状”,要在4月底前拆除房屋。
为此,村两委与专班工作组成员反复多次会商研究,同户主不断沟通协商。一个多月来,专班工作组成员与村两委互相配合,凝聚各方力量,与户主真诚沟通,帮助其解除后顾之忧,最终促使其签订了拆除协议。
大陈镇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攻坚组成员黄振说:“在处理整个历史遗留问题过程中,我们本着‘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综合考虑、让利于民’的理念,努力把拆除难题办成幸福工程。综合物业楼项目将对后畈村的消薄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发展空间。”
接下去,大陈镇将梳理资源,明确“一村一策”,制定三年消薄行动计划,谋划村庄单建消薄项目,推动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打开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化通道,全力推进“消薄增收”,加快建设有环境、有文化、有产业的美丽城镇。
全媒体记者 陈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