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为“金布机”摩崖石刻拓片。
▢ 毛小康 毛斌超
赤岸镇境内松瀑山的摩崖石刻,无论从数量上、年代上、形体上来说,在义乌市内,都相当有代表性。其中宋代石刻就有三处以上,除“松瀑泉石”四字完好之外,其他几块均不同程度破损。其中“金布机”摩崖石刻,是目前发现义乌境内最早最大的一块,高约两米五,宽约三米,且整石相当完整。1987年被公布为义乌市级文保单位。
“金布机”,横卧在松瀑山脚的右侧路边,大石形如织布机。朝乔溪村庄的一面,在两米见方的石头上刻着七行碗口大的字。因为刻字难以辨识,民间传说,如果哪个人能全部读出来,就能打开财宝的密码,获得巨大的财富。但是,一代代的人们不断猜测,始终没有解开“金布机”的“密码”。“金布机”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金布机”上究竟刻写了什么内容?2017年11月,《赤岸镇志》编纂工作人员会同义乌市书协相关人员等前往松瀑山,考察研究这些宋代石刻。
粗看“金布机”石刻,清晰可辨的唯有“嘉定丁丑十有一月戊戌,里人朱公望应之撰并书”这些落款文字。由于年代久远,石壁中部斜纵向开裂破损,石壁底部磨损更加严重,正文内容许多字迹模糊不清,难以分辨是石头原有的凹凸,还是镌刻的划痕,以至头尾不能明确,点不清字数。
经过认真比对、摹写、词性对仗、平仄关系等一系列探索性猜测,结合松瀑山的景致,工作人员最后得出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和落款,全文共计一百零一个字:
“俗号相仍字不经,青山未遇好题评。
古松合抱莫知岁,飞瀑长流无限清。
云里苍龙时特见,雨余银汉景增明。
何如松瀑更呼唤,从此幽峦负显名。
南山旧名曰‘如图二’,考诸篇韵,并无此字。今改曰松瀑山,因成口号。时嘉定丁丑十有一月戊戌,里人朱公望应之撰并书。”
文章撰稿人朱应之,是乔溪始祖朱应象长兄。面对摩崖,仿佛看到了一位老先生面对石壁,念念有词,一手别与身后,一手缓缓书写的画面。
文末说到的南山旧名,音:hán;异体字:山字头,中间一个会字,下面一个口,意为大谷口,目前尚未查到此字。此诗说明了松瀑山原有的俗称,描写了当年的景色,并考虑到这个字在当地方言的拗口、文字的认知难度。朱应之先生从实际出发,在诗中根据松瀑山的自然景观,建议并确定更名为广为人知的“松瀑山”。该摩崖石刻,嘉定丁丑,也就是嘉定十年(1217),距今八百余年。
另两处宋代石刻,均刻于松瀑山的半山处石壁上,该处部分石质属流纹岩,除“松瀑泉石”四字较完整外,其他石刻均不同程度破损,以致不能全文呈现。目前尚未发现有记载松瀑山摩崖石刻内容方面的资料可查,因此,摩崖石刻内容成了一个谜。然而,从残破的文字内容来看,该两处石刻也属于宋代人所为。从文字的书写笔迹等方面来考虑,估计与“金布机”摩崖石刻是同一人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