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文

民风民俗

“公公红,麦救农”

▢ 胡木水

最近,很多市民在朋友圈发了“公公”(义乌方言称覆盆子为“公公”或“刺公公”)的图片。这是一种野生水果,甘甜味美,颜色殷红,着实招人喜欢。

说起公公,义乌民间还有一句流传广泛的俗语:“斑节红,饿死农;公公红,麦救农。”

斑节,也是一种野生水果。斑节的果子成熟后也呈红色,其味酸甜,可食用。而斑节成熟期,恰逢青黄不接的春天。而每年随着“谷雨”的到来,田野和山坡上的公公也一天天的变红。不久后,大麦开始成熟。

原来,在旧社会,勤劳的义乌人民每年虽然种植两季水稻和一季大小麦,基本上的家庭交完租粮后,粮食根本不够吃,所以总结出了“斑节红,饿死农”的俗语。“‘小满’无小麦,立夏割大麦”,道出了“公公红,麦救农”的生活希望。

其实,公公不仅是野生水果,也是中药材。百度关于覆盆子有记载:“覆盆子的果实是一种聚合果,有红色、金色和黑色,在欧美作为水果,在中国大量分布但少为人知,仅在东北地区有少量栽培,市场上比较少见。覆盆子植物可入药,有多种药物价值,其果实有补肾壮阳的作用。覆盆子油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前列腺分泌荷尔蒙。”

覆盆子的药用价值,据说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师、医药学家葛洪发现的。葛洪三四十岁时,因过度操劳,患有“夜尿症”。开始时,葛洪不以为然,但一个月后,夜尿次数更为频繁,折腾得他睡眠匮乏,精神颓萎。4月的某日,葛洪在大洪山采药时,不慎跌进荆棘丛中,饥饿中的他顾不得手足被刺,发现带刺的枝头上挂满了像桑葚一样通红的野果,遂采摘些许吃下,发现味甘性平,味道酸甜后,随又吃了不少。当晚,他的夜尿次数减少了,由此发现了覆盆子的药用价值。

“斑节红,饿死农;公公红,麦救农。”反映了旧中国乃至解放初期人们生活的艰难。家长们带领儿孙辈去大自然采摘公公、桑葚等野果子时,不妨将这一俗语解释一番,让后辈们在享受野果子味道的同时,也可以了解祖辈的生活之艰辛、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020-05-15 民风民俗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9148.html 1 3 “公公红,麦救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