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王曙光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本报讯 近段时间,天气闷热。清晨5点,在赤岸镇莱山村一家庭农场的枇杷园里,一位果农与4位管理人员在忙碌地提前采摘枇杷,全身上下早已被汗水湿透。这位果农紧皱着眉头边采摘枇杷边叹息道:“这上万公斤枇杷,如何才能卖出去呢?”
果农名叫金方宝,稠城街道下金村人,5年前来到莱山村转包了246亩山地种植四季水果,一包就是15年,后来发展成为家庭农场。这里每年时新水果不断,如枇杷、樱桃、桃、李、蓝莓、杨梅、枣等,一年能为市场供应大量水果。在村民眼中,老金能干实干,更是种水果的能手,还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眼看着今年枇杷大丰收,老金却遇到了让他揪心的一大难事:眼下46亩枇杷已经到了收获季节,可是销路却很不畅。他一天到晚在果园里忙碌,只能坐等附近的村民和城里的消费者来采摘。
老金说,他种的枇杷皮薄、口感好、糖分足,品质优良,只是苦于销路不畅,目前只卖了几千公斤。“眼下的困难是暂时的,明年我会继续调整种植结构,为市场供应更多果品,也为乡亲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老金说,如果有需要时新枇杷的单位和个人,他愿以最优惠的价格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