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
本报讯 日前,义乌某厨具企业负责人吴女士来到市应急管理局,在该局基础科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很快办理好了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修复相关事宜。
原来,该厨具企业之前因未与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而受到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被纳入不良信息记录。眼下正逢企业复工复产之际,得知可以集中开展信用修复后,吴女士立即前来办理。
连日来,应急管理局干部工作员纷纷下沉驻企,深化“三服务”活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集中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修复工作。该局立足自身职能开展“点对点”贴心服务,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重塑信用,规避失信风险。
这期间,应急管理局全面梳理全市涉及信用修复企业名录,并通过开辟信用修复“绿色通道”等方式有序推进信用修复工作。据了解,此次可提请信用修复的对象为:2015年6月1日以来,受到原义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义乌市应急管理局行政处罚并根据规则公示的企业。
“经过梳理,全市共有817家企业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相关名单已在义乌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希望有关企业积极主动申报。”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企业“最多跑一次”,局里简化工作流程材料、压缩审核时间,抓实做细服务企业的“关键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