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平/文 金滢/摄
邑之凤林王氏,乌之大族。自宋初王彦超从会稽落籍义乌凤林以来,诗书耕读传家,历代来多有出仕者。王固、王槐、王龙泽、王祎、王叔诚、王宗圣、王稌等等,其族人后裔散居义乌各地,赤岸镇南青口村即是其中之一。义乌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王龙泽就出生在该村。
南青口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环境优美。清朝咸丰年间的恩科进士,青口人候选儒学教授王万清写过一组《青口十景诗》,其中有龚英贤所书之《东岭樵云》。
东岭,即今南青口村东边之石塘山,由三座小山组成,其山不高,为云黄山余脉,然山势陡峭,山迥径迂,时有白云,绕山蒸腾。在古时,此山为附近村庄村民取薪之所,故砍柴挑薪樵夫早晚出没于山间。
在村口东望,可见东岭风光旖旎,山岭重重路曲迥。如果碰上适当气候,苍茫如画的山崖会被缥缈的云雾遮掩得时隐时显,可谓人间仙乡。绝尘之地,是可采薪、可樵歌、可烂柯、可息影。樵夫的砍柴声时时回响在寂静的岭间。
樵夫们虽然都是乡野农人,但在砍柴束薪之余,也会在白云悠悠、松涛阵阵的林荫下,喝上一碗自带的清茶,逍遥地谈论天下大事,关心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啊,百姓除了关心柴米油盐,有时也会冒出忧国忧民之心,虽然无用,闲聊一下又何妨呢?此诗后两句,才是本诗的重点,承东岭岹峣之村景开题,后两句诗意一转,从自然转到了社会。你看,连不识几个大字的乡野樵夫都会在山间野岭休息之余谈论王道,难道有志于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莘莘学子,不应该加倍努力学习,来报效家国吗?
此诗借景叙事,从诗意上分析,当属一首励志诗,这和作者的学识身份是分不开的。
义乌凤林王氏,自宋初王彦超落籍尚阳凤林以来,其后裔子孙蕉窗苦读,出仕为官,成大事者,代不乏人。明嘉靖时凤林后裔廿三世孙王仁民曾写过一篇《仕宦记》,为凤林王氏的祖德懋功颇引以为豪,说宾湖公王宗圣谈及义乌人物,喟然叹曰:乌之才盛而凤林之才尤盛。
说诗作者王万清在写景,倒不如说是在激励王氏后人更要发奋读书。事实也如此,煌煌凤林后人,文风道脉鸣盛东南,衣冠礼乐继美三朝。至今,南青口村在外有成就有贡献者不可胜数,这也是凤林王氏读书家风历代传承的结果吧。
《东岭樵云》另尚有同题诗数首,大多纯粹写景,都没有王万清这首《东岭樵云》有意义。
东岭樵云
王万清(清)
东岭岹峣迥绝尘,
白云深处束荊薪。
樵夫且欲谈王道,
何况蕉窗苦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