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神一样的存在,他们是科学领域顶尖科学家的代名词。在我国一千万个人里才出现一个院士,是我们学生为之奋斗学习的目标。
今天,我们商报小记者参加森山健康小镇浙江院士之家院士馆开馆仪式时,有幸采访到了朱位秋院士。
朱位秋院士是义乌籍院士。他1938年9月出生于义乌义亭镇,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
“朱爷爷,您是怎么成为科学院院士的?”朱位秋爷爷笑呵呵地摸着我的小脑袋陷入回忆,告诉我:“小时候家里穷,我7岁母亲便没了,父亲外出做鱼苗生意讨食没空管我。我、奶奶、妹妹睡一个屋子,晚上读书还要就着油灯。奶奶特别疼我、关心我,我从小读书就很认真,小学毕业时成绩就很优秀。然后……就是初中、高中、大学,后来还出国留学。国内外强烈的反差让我有更加坚定的报国之心。慢慢地学习研究,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专心专注,就成了一名院士了。”
原来院士也可以和普通人一样和蔼可亲、有血有肉,不一定只有严肃、刻板。听了朱位秋爷爷的话,我知道了,要把一件事情做成功必须专注、努力,心怀宏大愿景。
努力吧,少年,为自己的目标发愤图强!
塔山小学402班 黄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