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视觉影像

感受 “非遗”之美

“实在太精彩了,简直就像‘天外飞仙’。”刚刚看完来自永康市的“十八蝴蝶”非遗项目表演后,一位市民意犹未尽,兴奋地赞叹。

6月13日,是全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是“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

我市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展示项目,分三个大类——手工技艺类、美食类、展演类,一共有50多个项目。

除了义乌本地的非遗项目,还邀请了永康的非遗项目前来展演,他们带来了“十八蝴蝶”、“九狮图”、打金打银工艺、铜艺、锡雕、钉秤制作等重量级非遗项目,使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为市民们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切身感受“非遗”之美。

市民们早早等候在义乌市文化广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展演活动于当日上午9点准时开始。东洲大鼓、龙凤彩灯、走高跷、龙虎大旗、抬阁跷……多项义乌本土大型非遗展演活动依次登场,现场掌声雷动。

永康的“九狮图”、“十八蝴蝶”表演也是精彩纷呈,猎猎舞动的大旗、震耳欲聋的鼓声、威猛灵动的舞狮……让人目不暇接,欢声笑语四起。不少市民纷纷拿起手机拍摄精彩的演出瞬间。一位市民笑呵呵地说:“受疫情影响,很久没有观看过大型文娱演出了。今天看的这场演出,真是大饱眼福,过瘾了。”

美食类非遗项目,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展示的重头戏,更是提振消费信心的主战场。义乌白糖、梨膏糖、酥饼、麻糍、东河肉饼……在美食类非遗项目展示区齐齐亮相。绵软香甜的红糖糍粑、皮薄肉多的东河肉饼、醇厚香浓的丹溪酒等义乌特色美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品尝,一饱口福。

在非遗馆手工技艺类展示区,传统首饰、义乌剪纸、百子灯制作、义乌木雕、木活字印刷术、根艺、捏面人、陶艺、泥塑非遗制作技艺与市民零距离接触。

“这个木头是怎么雕刻成凤凰的?”“栩栩如生的泥人张是怎么捏出来的?”……这些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像磁铁般牢牢吸引了众多小朋友,他们围着非遗传承艺人问长问短,或者跟着艺人剪纸做陶艺,体验一把活字印刷,玩得不亦乐乎。

在义乌市非遗馆内,小锣书、义乌道情、婺剧、杂技绝活等非遗展演轮番登台表演,欢笑声、掌声此起彼伏。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财富、世界文明的源泉、人类智慧的宝藏。据介绍,目前我市有143个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省级14个,金华级51个。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让广大群众面对面了解我市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进一步增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020-06-17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0501.html 1 3 感受 “非遗”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