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浙大四院营养门诊逐渐迎来高峰期,这其中,咨询生长发育问题的小朋友占大多数。根据家长们的反映,前来就诊的孩子们存在太胖、太瘦、不长个、厌食、尿酸高等等问题,而最让营养科医生感到震惊的是一位叫童童的小男孩,刚满4周岁的他,被查出高血糖、脂肪肝。
一个星期前,小童童在当地卫生院健康体检,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随后到浙大四院儿科就诊。儿科医生通过相关检查确认童童有脂肪肝,空腹血糖6.2mmol/L(儿童正常空腹血糖<5.6mmol/L)表明存在空腹血糖受损,同时伴有尿酸偏高、血脂偏高等问题。看到这份检查结果,童童的爸爸妈妈都吓坏了,儿科医生立即建议他们到营养门诊进行营养干预。
营养科主任张爱珍教授接诊后,通过人体成分分析发现童童身高106cm,体重25.4kg,BMI(身体质量指数,儿童正常为13.2-16.7)22.6kg/m2,体脂百分比高达40%,属于严重超重。
“孩子的血糖正介于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的中间阶段,如果不进行干预,很容易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而这种糖尿病多是由于后天生活方式继发的。”张爱珍教授向童童父母解释,童童超重10多斤,当务之急是合理控制孩子的体重,一般通过3至6个月的有效减重,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很高,但是孩子成年后罹患糖尿病的概率仍旧高于普通人,未来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导致幼儿出现肥胖、高血糖、脂肪肝的根源是什么呢?张爱珍首先观察到,童童的父母本身非常肥胖,两个人的体重目测都在90kg以上。之后,她详细了解了童童的日常饮食习惯。“童童平时喝牛奶吗?”“每天都喝三四瓶。”“喝的是什么牛奶?”“XX牛奶(一种受欢迎的复原乳牛奶)。”原来,童童人小饭量却不小,每顿都要吃两碗米饭,喜欢吃肉、不爱吃蔬菜,而且非常喜欢喝甜味添加剂牛奶,平时,家里烧烤店的各种美食也没少吃。
张爱珍随即确定一家三口都存在的肥胖问题和家庭饮食习惯脱不了关系。随后,她耐心地对童童一家三口进行饮食指导,制定了饮食和运动计划。童童虽小,却非常懂事,最后向爸爸妈妈表示:“我肚子太大了,以后要少吃一点,也不喝甜饮料了。”童童的父母也表示会努力接受营养医生的监督,以后健康饮食,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张爱珍强调,纯牛奶和没有添加剂的酸奶是日常喝牛奶的首选,童童长期喜欢饮用的调制乳算不上营养意义上的“牛奶”。因此,父母在给孩子选购牛奶的时候,注意避免成分表中有白砂糖、蔗糖等人工精制糖的品类。饮料以及调制乳中的人工精制糖是引起孩子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的门诊患者中,无论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有发现2型糖尿病早期倾向的,还有19岁的准大学生确诊糖尿病住院的。”张爱珍教授表示,糖尿病、高血压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其发病年龄已经越来越提前。因此,特别提醒家长们,“孩子胖乎乎没关系”“青春期发育了自然会变瘦”之类的传统观念不可取,应提倡健康营养生活,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存在肥胖问题的孩子,家长更应该警惕高尿酸血症、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到营养门诊评估并接受专业的营养医师建议。
通讯员 金南星 全媒体记者 柳青